第一百一十一章 三寸不烂之舌 (第2/2页)
“王将军还是留着你的刀杀敌吧,事不宜迟,赶快带我去见你家兄长。”李奕丝毫不把王必成的恐吓放在眼里,神态自然的说道。 说到底,包括王必成在内的一干兵将们,有犯上之举,却无造反之心,只要不是被逼入死角,他们也不想走到绝路。当日群情激奋,脑袋一热做下如此错事,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后悔不已,只是覆水难收,事情既然做下了,这些士兵也只能跟着王允成走到底,可如今朝廷已经派人来解决这件事情,看样子也没有把他们当作造反的罪人看待,这些士兵心里又泛起了希望。不论这些士兵有如何的恨邓玘,但此时此刻,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是期待着能够圆满解决僵局,毕竟谁也不想背上一个造反的名声。 王必成连忙引着李奕去见王允成。 府衙之内,王允成正在认真地擦拭自己的佩刀。 阴雨连绵,花厅之内略显幽暗,狭长的横刀在这幽暗之中不时发出慑人的光芒。 双手仍沉稳的很,王允成内心却彷徨不安,因为他真的不想让事态失去控制。当初义愤之举,促使他将邓玘的亲兵诛杀,现在看来局势有失控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危,难道要他弄假成真,举兵造反吗?他就只能亡命天涯了。这不仅与他的本意相违背,他也得考虑自己的部下,还有他们在成都的亲属。 “在这等着,我去通报一下。”王必成领着李奕来到花厅后说道。 片刻之后,王必成出来对着李奕说道:“进去吧,我大哥就在里面等你。”
李奕走进屋内,发现一人正坐在阴影之中,仔细的擦拭自己的佩刀,率先说道:“看来王将军似乎心有顾虑啊。” “虽然如此,但杀个把人还是很有把握的。”王允成并未起身,他依旧低着头擦拭着自己的佩刀。 “你这把横刀应该杀过很多人吧?”李奕盯着王允成手中的刀问道。 “是啊,这把刀随我征战南北已经快十年了,我拿着这把刀跟着邓帅平定过云贵安邦彦之乱,在喜峰口与鞑子血战,也在登州,莱州砍过叛将的脑袋。”李奕的话引起了王允成的回忆,他细细的抚摸着刀身,像是在抚摸着自己的情人一般。 “你这把刀是用来杀建虏的,是用来杀贪官污吏的,是用来平定乱臣贼子的。可惜的很,你却将要用它来威胁朝廷,可惜啊。”李奕惋惜的说道。 “可惜?什么可惜?我王允成既然做了就不后悔,邓帅这官越做越大,可这心却越来越黑,他忘了他是怎么得到这高官显位的,是我们这些老兄弟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当年邓帅领着三千川中子弟出川平乱,曾立下誓言定要和兄弟们同甘共苦。”王允成无奈的摇了摇头后继续说道:“同甘共苦?邓帅发达之后杀良冒功,无恶不作,更过分的是贪图一人之利,喝兵血吃空饷,兄弟们连口饱饭都吃不上。好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邓帅没有死在我王某的刀下而是翻墙出逃的时候坠墙而亡,李大人,你说这是不是天意? “什么?邓玘不是你们杀死的?”李奕听到这里大吃一惊,虽然洪承畴在文书上写了邓玘已死,可没有说他的死因。 “事到如今,我还有必要骗你吗?”王允成不以为然的反问道。 “那事情就好办多了,既然王将军该出的气也已经出了,那咱们该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了?”李奕定声说道。 邓玘自己坠墙而死,那这数万官兵就只有作乱之罪,而无造反之嫌,毕竟当兵吃粮乃是天经地义,既然邓玘克扣粮饷,那就死有余辜。 “怎么办?李大人有何高见?”王允成眼见李奕虽为一文官,可在面对自己的长刀面无惧色,不由对他心生几分佩服,当下反问道。 “两条路可以走,一是顽抗到底,错上加错,结果就是等朝廷派大军过来平叛,而是放下你们手里的刀剑,接受调查,如果你所言不虚,我会上报朝廷尽量给你们免罪。”李奕说道。 “哦,李大人有这等好心肠给我们免罪?”王允成一脸狐疑的问道。 “闯贼马上就要进犯庐江,朝廷派你们来也就是为了防范闯贼,如果我调查属实,这庐江还是要靠你们来守,到时候戴罪立功,朝廷也不会追究你们的过错,路我已经给出来了,至于怎么选就看王将军的了。”这个时候坦诚反而能王允成放下心里的负担。 王允成陷入了沉默,李奕站在一旁等他最后的抉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