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_第一百一十四章 奇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奇谋 (第1/2页)

    庐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素有“东丘、南岗、西山、北圩”之称,境内丘陵密布,起伏和缓,圩、岗、畈错杂分布,百姓们戏称为“山、圩各两分,一水五丘陵”。

    夕阳西下,李奕正领着众人登上城楼检查庐江的防御情况,城楼上除了有大量的箭簇外还堆满了滚石檑木和大锅的桐油,有了李奕的命令,王允成将一座花团锦绣的知县衙门全部给拆了,大块的砖石和木料当作杀敌的利器,而小块的木料也不能浪费,士兵们将这些木料收集起来当作取火之用的燃料,只要敌军敢攻城,guntang的金汁将迎头浇下,定当让那敌军有来无回。

    城楼下的官道上一队骑兵正纵马奔驰,待走进一看,正是出去打探消息的许忠,而城楼下的许忠显然也看到了城楼上的李奕,进了城之后来不及整理衣甲,直接登上了城楼。

    许忠长舒了一口气后对李奕说道:“大人,大事不好,舒城已经完了。”

    “把具体情况说说。”李奕闻言紧皱眉头问道。

    “闯贼是两天前到的舒城,没有停留直接攻城,舒城城小兵少,坚持了不到一个下午就被攻陷,闯贼进城之后开始大肆劫掠,河水尽赤,舒城知县也被吊死在城楼上。”许忠沉重的说道。

    “大人,舒城距此地不足两百里,闯贼若是加快速度,一日就可到达庐江,看来咱们得做好准备了。”王允成小心提醒道。

    “舒城离庐州不足百里,左良玉有数万大军驻扎在庐州,舒城有难,那左良玉的部队没有去救援吗?”李奕疑惑的问道。

    “属下在舒城周围没有看到官军的踪迹。”许忠如实的回答道。

    城楼上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陷入了沉默,按照洪承畴当时的部署,左良玉部与邓玘部互为犄角,目的就是要把张献忠的大军挡在庐州和庐江一线,可如今左良玉能坐视舒城被屠而无动于衷,那么一旦庐江有难,左良玉就更加不会派兵驰援。

    “大人,左帅按兵不出,闯贼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咱们庐江就得独自面对这数万大军,压力不小啊。”王允成忧心忡忡的说道。

    “既然闯贼没有后顾之忧,那咱们不如派一支偏师出去牵制闯贼如何?”许忠提议道。

    “哦,把你的想法详细说说。”李奕听到许忠的话语来了兴趣。

    “庐江不能死守,一旦死守,我们将变成瞎子聋子,太过被动了,如今我们手里还有五百骑兵,守城作战骑兵根本发挥不出这五百骑兵的作用,不如把这五百骑兵派出城去,在外袭扰闯贼的营地,不能让他们安心的攻城。”许忠回答道。

    “出城太凶险,守住庐江城才是要紧,况且咱们手里兵力本就不多,一旦分兵只会让我们的力量更加分散,请大人三思啊。”王允成是戴罪之身,守住了庐江城就能对朝廷有个交代,如果出城作战,一旦有失么那将是罪上加罪,这个险他不敢冒。

    城楼上的李奕陷入了沉思,选择据城而守还是选择主动出击,两个方案都有利有弊,城楼上的人都盯着李奕,等他做出最后的决定。

    不过就在李奕沉思的时刻,城门口传来了一阵喧闹,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任何一点小的疏忽都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李奕抬头一看发现城门口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市民,正与把守城门的士兵激烈的争执。

    “咱们先下去看看怎么回事。”李奕对着众人说道。

    众人走下城楼来到城门口,见李奕等人甲胄披身,人群中自发的让出一条道路,李奕来到了人群的最中心。

    “怎么回事?”王允成对守门的士兵问道。

    “回大人,这些人非要出城,属下苦劝不住,实在没办法啊。”小兵无奈的回答道。

    根据李奕的命令,整个庐江进入紧急状态,百姓们如无必要最好是呆在家中,可现在城门口聚集了这么多的百姓,显然是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李奕见这些城门口的百姓大部分都是拖家带口,人人身上都背着包裹,脸色焦急,行色匆匆,很显然是做好了逃难的打算。

    “老人家,你们这是?”李奕对着一个老人和声问道。

    “我们这是出城走亲戚。”老人家诚惶诚恐的说道。

    “放屁,你们个个拖家带口,身背包裹,走亲戚有这般走法?再说了一个人走亲戚我信,难不成你们这数千人都是去走亲戚的?”王允成驳斥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