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公子镜风靡天下(中) (第1/2页)
第179章公子镜风靡天下 事实证明,“公子镜”所引起的轰动远远超乎萧让的预料。 他本来找萧美娘当“形象代言人”,其目的就是想打响“宝玉镜”的名声的!毕竟这“宝玉镜”在高句丽虽然有名,可是在大隋却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的。 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从来没有见过它的“真容”,所以它给大众留下的印象大概也只有“它是一种铜镜”这样的笼统概念了,根本没有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程度。 所以,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再提高一下“宝玉镜”的知名度了。可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宝玉镜”随着他“雨公子”的名声再度传遍大隋的大江南北,如今也是广为人知的物件了。特别是一个“公子镜”的别称,更是为它赢得了相当大的关注度,所以一旦推出了市场,马上就赢得了极大的销量。 “怎么样,买到了吗?买到了吗?……” “买到了,虽然是最小号一款的,可是好歹也是‘公子镜’,你看看你看看,可曾见过能照得如此清晰的铜镜?……” “哈哈,那自然是没有!听说那高句丽王当补还把它当成了是国宝,准备进献给陛下的!可没有想到,‘雨公子’才是此镜的真正发明者,所以反送了高句丽王八十一面,当时那个场景可甚是好看……” “哦?真的,真的?那咱用的岂不是一国的的‘国宝’?” “嘿,何止啊,我还听说了,当今皇后用的也是这‘公子镜’,而且这‘公子镜’就是‘雨公子’亲自送进宫去的……” “哦?那此镜岂不也是‘贡品’?” “嘿,谁说不是呢!若非如此,岂能价值百贯?” “嘿嘿,说得是,说得是……只卖百贯实在是太便宜了……” …… 这样的流言伴随着“公子镜”的畅销传遍了大隋的大江南北,当萧让第一听到这个论调的时候,他是心里堂乐开了花了。只是如同巴掌般大小的“宝玉镜”,结果却卖出了百贯之数?这真的是太高利润了!特别是现在经过大规模的试验之后,“它”的制作工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成本已经下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了,利润自然更高。 “清韵,你做得实在是太好了!往后‘科学研究院’就交由你全权管理了。希望很快能再次见到你的‘新产品’……” 萧让的这句话绝对不是无矢放的的,所谓“科学研究院”,其实就是他在洛阳城内,自己的府第里面所专门画分出来的一个院落而已。而其中的成员不多,只有四个人而已,分别是萧让、郑清韵、黛儿,还有李卫。 哦,对了,忘记交待了,当初的李乌光如念已经改名叫做李卫了,字维真。这个名字是萧让帮他改的,至于原因,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完全是因为萧让的一点“恶趣味”,因为在后世,那个雍正时代的李卫是完全一个“文盲”来的,斗大的字不识半个。哪像现在的李卫?不仅识字,而且在自然科学上有相当的“造诣”,这真的是非常难得了!因为,在这个时代,所谓的“格物学”,其实就跟“杂门偏科”没有什么两样的,而会这个东西的人,跟不学无术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李卫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学“格物学”学到这种程度,那也是相当了不起了。 “少……少爷,我……我行吗?” 郑清韵乍一听到萧让的话,还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以不由自主地追问道。 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吧。事实上,这个所谓的“科学研究院”,在这“萧府”里成立的时间不过只是一个月而已。可是其中所进行的大部份“工作”,就全部是在萧让的“指导”下完成的。 当然了,萧让并没有亲自动手,而是将大部份的工作都交给了郑清韵去掌控和管理。而他之所以会这么做,那是因为他早在几年前的时候就发现郑清韵在这方面的天赋了。她出于门阀大家,本的学识和修养就很不错。再加上她的年纪也小,所以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事实上,萧让在这些年里所教给她的现代自然科学,她都很好地领会了。而且还能够推陈出新,对“事物”深入地“研究”下去。 就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