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公子镜风靡天下(中) (第2/2页)
让萧让很“安慰”,因为这是后世“研究”型人才的特征之一,如果浪费了,那未免就太可惜了。所以,在一个月前,他成立了这家“科学研究院”。当然了,“研究院”成立的头一个“研究”,他还是会亲自牵头进行的,以便郑清韵熟悉熟悉这其中的“流程”的,可除了此以外呢,他几乎就再没有干涉过“研究院”的运转了,所以此时自然很放心从今往后将“研究院”交给郑清韵来管理。 可是郑清韵并不知道这一点啊,所以她自然担心自己做不做得到这一点。因为在她看来,“研究院”所进行的第一个研究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获得成功,那与萧让的“提点”绝对是分不开的。可接下来的“研究”要是没有了萧让的“提点”呢?还能不能顺利地得出成果,那就很难说了。 “当然,放心吧!你一定行的!不过,‘研究院’的‘研究’工作不宜过多,一段时间内只专心攻克一个‘课题’便行了!以后我如果有需要的话,会派人将最新的课题拿过来让你们‘研究’的。”萧让如此吩咐道。 事实上,郑清韵所“掌管”下的这个“研究院”规模实在是太小了。而仪器、机器等等的东西与现在社会里的物理、化学实验室也是万万不能相比的,可是对于这个,萧让有自己的准备的。 这其一吧,就是他打算马上就要在“萧府”里再次建立起一座“格物学堂”了。这个“学堂”里是不教文章、不教作诗,单单是只教现代社会里最为常用的物理、化学等等课程。 当然了,这个学堂的课程是必须由萧让亲自来制定的,而教授的过程却是通过李卫来实现。因为李卫毕竟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格物学”大师,所以那些现代里的物理、化学常识,他大部份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萧让教起他来比较轻松。而他理解了之后呢,就会转换成这个时代叙述方式,然后再传授给那些“学生”,这么一来的话,就能极大的提高那些学生们的“学习”速度了。
而至于学生的来源,萧让也是半点也不担心的,因为他很明白,在这个时代,人命就如同“草芥”,是根本不值钱的!所以,只要他想的话,马上就能买到一大批适龄的“儿童”来了。这样的“学龄儿童”,是最容易接受新鲜知识和新鲜事物的,所以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可是这“学龄儿童”毕竟只是“远程规划”而已,而远水是救不了近火的。如今的“科学研究院”极度缺乏人手,所以萧让也让李卫去招收了一批年龄介乎于十八至三十八岁的寒门书生,这些寒门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别就是,他们的学识很渊博,而且也愿意吃苦耐劳,所以一旦将他们招进“格物学堂”以后,萧让就会让李卫对他们进行一次“格物学”的高强度培训了。培训完毕之后,会让他们进行一个测试,合格者,才能与“格物学堂”签订一份“卖契约”,从此成为“科学研究院”的正式一份子!——当然了,“卖契约”所提供的钱财绝对可观,所以大部份通过考试的寒门子弟都选择了把自己的自由“卖”给了“格物学堂”。而不愿意者,将被即时遣送出“格物学堂”。这么一来,“科学研究院”的秘密也泄露不出去。 “是,少爷!清韵会好好努力的,以便……以便早制出少爷口中所称的‘轰天雷’……” “轰天雷”,其实是萧让前些子不经意间提出来的一个东西,不过,这个东西,萧让当时就直言了,并不是那么好做的,要在格物学上达到相当高的成就才可以尝试制作。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一个不慎,很可能就会“粉碎骨”的下场了!当时,萧让说过这番话后就将其忘到脑后去了,可是没有想到,郑清韵会一直记着它,而且还将“它”当成了自己的追求了!这个事,萧让也乐观其成,因为他之所以建立这座“科学研究院”,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来自后世的他很清楚,在不久的将来,天下大乱就要来临的。而到那个时候,他的手里每多一样来自后世的“武器”,他就多一份“自保”的可能!所以他当然愿意将这个“科学研究院”摆弄出来。 88888888888888888888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