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开启智慧_第三百五十三章 世间人无数的见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三章 世间人无数的见解 (第1/2页)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有一个姓婆蹉的外教修行人,来到佛陀的住所,他与佛陀互相问候后,就在一旁坐下,这个姓婆蹉的修行人对佛陀说:“乔达摩(佛陀),为什么世间的人会生起这些见解呢?是什么见解呢?就是:「世间是永远存在的」,「世间无法永远存在」,「世间是有边界的」,「世间是无边无界的」,「生命就是身体,灵魂就是身体」,「生命与身体是不相同的,灵魂与身体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生命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灵魂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如来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就不存在了」,「如来死后既存在也不存在」,「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

    佛陀说:“婆蹉!世间人不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形成、起因是什么?不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消退、灭尽是什么(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形成、起因、消退、灭尽就是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

    不明白沉迷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滋味是什么?不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祸患是什么?不明白如何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不明白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的修行方法是什么(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滋味、祸患、解脱,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的修行方法解释,见第二百六十六章)?不明白这些法理的世间人,他们就会生起:「世间是永远存在的」,「世间无法永远存在」,「世间是有边界的」,「世间是无边无界的」,「生命就是身体,灵魂就是身体」,「生命与身体是不相同的,灵魂与身体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生命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灵魂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如来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就不存在了」,「如来死后既存在也不存在」,「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这些见解。

    为什么呢?婆蹉!世间一切的事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存续、发展的,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衰败、灭亡、消失。满足条件就会生起、形成、出现,满足条件就会衰败、灭亡、消失,是缘生缘灭的,是随着各种条件变化的,如果认为世间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当世间的事物衰败、灭尽、消失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如果认为世间的事物是虚假不真实的,那么当世间的事物形成、出现、存在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如果认为世间的事物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整体的,那么当世间的一些事物分割、分离之后,还是可以独立的存在,还是可以独自拥有具备分割、分离之前的性质、属性、功用,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如果认为世间的事物是互不相干的,是各个不同的独立个体,那么当世间的一些事物分割、分离之后,就会灭亡、消失,无法独立的存在,这些事物在分割、分离后就没有了分割、分离之前的性质、属性、功用,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世间人的很多见解其实都是世间事物出现、发展、变化、衰败、灭尽的不同阶段而已,在世间事物特定不同的阶段这些见解有其正确性,可是当这些阶段发生变化、互相变换的时候,这些见解就不一定正确了,应该说这些见解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是片面性的,不是全面性的。

    婆蹉!世间的众生他们会贪爱、攀附、执着、挂念世间的事物,他们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这些贪爱、攀附、执着、挂念世间事物的众生,他们会随着世间事物的变化而循环往复的产生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会沉浸、沉迷于贪欲、渴爱之中。他们会堕入烦恼和痛苦的陷阱之中。

    如果世间的众生,他们不贪爱、不攀附、不执着、不挂念世间的事物,他们就不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这些不贪爱、不攀附、不执着、不挂念世间事物的众生,他们就不会随着世间事物的变化而循环往复的产生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就不会沉浸、沉迷于贪欲、渴爱之中。他们就不会堕入烦恼和痛苦的陷阱之中。不执着和挂念这个在世间无法永远存在,无法真实不变的「我」,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他们明白:「生起、形成、显现就是痛苦的生起;衰败、灭尽、消失就是痛苦的灭除。」他们不会生起困惑、疑惑,因为他们明白念想的生起就是痛苦的生起,念想的灭尽就是痛苦的灭除。婆蹉!有这样的见解就是正确的见解。

    婆蹉!如来的正法住于中道,认为世间的事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出现的,也是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衰败、灭亡、消失的。世间的事物既不是真实存在的,也不是虚假不真实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出现、存续、衰败、灭亡、消失的。相应的条件出现了就会生起、形成、出现、存续、衰败、灭亡、消失。存在、不存在那只是世间事物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而已。不可以固执的将发展的阶段认为是永远不变的规则。

    婆蹉!已经受到如来教导的圣弟子们,应该这样去观想:当这个生起、存在了,则那个也会生起、存在;以这个的生起、存在为前提条件,就会有那个的生起、存在;当这个不存在了,则那个也会消失不见;以这个的灭尽、消失为前提条件,那个也会灭尽、消失。也就是:以「无明」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行」,以「行」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识」,以「识」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名色」,以「名色」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六处」,以「六处」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受」,以「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爱」,以「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取」,以「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