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开启智慧_第五百三十四章 如何进入涅槃的境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四章 如何进入涅槃的境界? (第1/2页)

    有个时候,迦摩浮尊者住在摩叉止陀山的安婆陀伽林中,有一天,质多居士来到迦摩浮尊者的住处,他顶礼迦摩浮尊者后,就在一旁坐下,质多居士对迦摩浮尊者说:“迦摩浮尊者,有几种行为呢?”

    迦摩浮尊者回答:“质多居士,有三种行为:身体行为,言语行为,内心行为。”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您能具体给我讲解一下身体行为,言语行为,内心行为吗?您能给我详细的解释一下这三种行为的法义吗?”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吸气和呼气是身体行为,呼吸是身体行为,集中注意力、观察是言语行为,念想、思想、见解、感受是内心行为。”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为什么呼吸是身体行为?为什么集中注意力、观察是言语行为?为什么念想、思想、见解、感受是内心行为?”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吸气、呼气、呼吸的行为是由身体发起、生起的,吸气、呼气、呼吸的行为是受到身体的支配和限制的,所以呼吸是身体行为。

    质多居士,要先集中注意力、观察,才会说出言语,因此集中注意力、观察是言语行为。

    念想、思想、见解、感受是由内心生起、发起的,念想、思想、见解、感受是受到内心支配和限制的,因此,念想、思想、见解、感受是内心行为。”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如何熄灭、停止一切的念想、思想、见解、感受,进入想受灭的清净境界呢?如何灭尽一切的念想、思想、见解、感受,进入想受灭的清净境界呢?”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当修行人进入想受灭清净境界的时候,他不会想:「我即将进入想受灭境界」,或者不会想:「我正在进入想受灭境界」,或者不会想:「我已经进入想受灭境界」,而是按着一定的修行步骤,一步一步的从初禅境界、二禅境界、三禅境界、四禅境界、空无边处境界、识无边处境界、无所有处境界、非想非非想处境界逐渐进入想受灭境界的(初禅境界、二禅境界、三禅境界、四禅境界、空无边处境界、识无边处境界、无所有处境界、非想非非想处境界,想受灭境界解释,见第四百九十一章),修行人就是这样沿着由浅入深的禅定轨迹,引导进入想受灭境界的。”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修行人进入想受灭境界的过程中,最先熄灭、灭尽的是什么行为呢?是身体行为、言语行为还是内心行为?”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当修行人进入想受灭境界之前,言语行为第一个被熄灭、灭尽,身体行为第二个被熄灭、灭尽,内心行为最后第三个被熄灭、灭尽。”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我现在有个疑惑,请您为我解答,死去的人与已经进入想受灭境界的修行人有什么不同呢?死去的人与已经进入想受灭境界的修行人有什么差别和区别呢?”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已经死亡的人,他们的身体行为已经熄灭、平息、灭尽,他们的言语行为已经熄灭、平息、灭尽,他们的内心行为已经熄灭、平息、灭尽,他们的寿命已经耗尽,他们的生命已经终结,他们的身体温度已经散失,他们的体温已经下降到与所处环境的温度一样。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已经丧失了功能,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已经损毁、坏灭。

    质多居士,那些已经进入想受灭境界的修行人,虽然他们的身体行为已经熄灭、平息、灭尽,言语行为已经熄灭、平息、灭尽,内心行为已经熄灭、平息、灭尽,但是,他们的寿命还没有耗尽,他们的生命还没有终结,他们的身体还有温度,他们还有体温,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还没有丧失功能,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还没有损毁、坏灭。

    质多居士,这就是已经死亡的人与已经进入想受灭境界修行人的不同,这就是已经死亡的人与已经进入想受灭境界修行人的差别和区别。”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那这些已经进入想受灭境界的修行人,他们如何从想受灭境界中出来呢?他们如何从想受灭境界回到现实的世界中来呢?”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当修行人从想受灭清净境界出来的时候,他不会想:「我即将从想受灭境界中出来」,或者不会想:「我正在从想受灭境界中出来」,或者不会想:「我已经从想受灭境界中出来」,而是按着一定的修行步骤,一步一步的从想受灭境界、非想非非想处境界、无所有处境界、识无边处境界、空无边处境界、四禅境界、三禅境界、二禅境界、初禅境界逐渐出来回到现实的世界中(初禅境界、二禅境界、三禅境界、四禅境界、空无边处境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