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开启智慧_第五百三十四章 如何进入涅槃的境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四章 如何进入涅槃的境界? (第2/2页)

、识无边处境界、无所有处境界、非想非非想处境界,想受灭境界解释,见第四百九十一章),修行人就是这样沿着从深到浅的禅定轨迹,引导回到现实的世界中来的。”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当修行人从想受灭境界中出来的时候,他们第一个生起的是什么呢?他们最先生起的是什么呢?他们最先生起身体行为、言语行为还是内心行为?”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当修行人从想受灭境界中出来的时候,他们最先生起的是内心行为,然后生起身体行为,最后生起言语行为。也就是第一个生起内心行为,第二个生起身体行为,第三个生起言语行为。”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在想受灭境界中的修行人,他们会接触什么呢?他们的触有几种呢?”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在想受灭境界中的修行人,他们有三种触,空触、无相触、无愿触。

    什么是空触呢?就是不执着和挂念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解释,见第一百八十九章),相当于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不存在一样,没有一样,没有接触到一样,所以称为空触。”

    什么是无相触?就是不执着和挂念世间的一切事物,不由世间的事物生起贪欲、渴爱。不贪爱、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不贪爱、不执着和挂念世间一切的事物,这就叫着无相触。

    什么是无愿触呢?对于世间的一切都无所求,不贪求世间一切的事物,无愿无求,比如:不求福德功德,不求除灭罪业,不求解脱生死,不求证悟解脱果位。没有任何欲望和要求,无欲无求!也没有任何的愿望希望达成,没有后悔的事情,无愿无悔,这就是无愿触。”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修行人进入想受灭境界的时候,他们会向什么倾斜呢?他们会靠近什么呢?”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进入想受灭境界的修行人,他们会向远离贪欲、渴爱,远离束缚捆绑,远离烦恼和痛苦倾斜,他们会无限接近、靠近没有贪欲、渴爱,没有束缚捆绑,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清净境界。”

    质多居士说:“迦摩浮尊者,修行什么方法能够进入想受灭境界呢?”

    迦摩浮尊者说:“质多居士,这个问题实际上您已经问过我了,您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这个问题,我已经给您解答过了,不过我现在可以简要的为您解答:止与观这两种修行方法就能让修行人进入想受灭境界。止与观就是进入初禅境界、二禅境界、三禅境界、四禅境界、空无边处境界、识无边处境界、无所有处境界、非想非非想处境界、想受灭的境界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先将内心集中专注在单个、纯一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之中,比如将内心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单一念想上,或者将内心集中专注在眨眼睛的单一念想上,或者将内心集中专注在身体某个部位的感觉单一念想上。以此熄灭各种杂念、妄想,不让内心胡思乱想,不让内心混乱、散乱,让内心先安定、平静、寂静,之后观想正法智慧,比如观想:「世间一切的事物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我的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也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我的物质身体会生病、衰老、死亡;我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会消退、消失。我拥有的物质事物也会破损、衰败、灭亡、消失,我也无法永远的拥有物质事物,我也会失去物质事物。

    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会丧失功能,会衰败、坏灭。」以此熄灭、灭尽由执着「我」而生起的烦恼和痛苦。

    质多居士,简单的说就是:先熄灭、停止内心中的各种杂念、妄想,不让内心胡思乱想,不让内心混乱、散乱,让内心安宁、平静、寂静下来,先控制住烦恼和痛苦,不让烦恼和痛苦持续不断的生起,这就是止。内心安宁、平静、寂静下来后,再观想各种解脱的智慧,以此熄灭、除灭已经生起来的烦恼和痛苦,这就是观。最终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证悟解脱的果位,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

    迦摩浮尊者说法后,质多居士虔诚恭敬的顶礼迦摩浮尊者,随喜赞叹迦摩浮尊者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迦摩浮尊者所说的法去修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