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尔衮的弊政和其悲剧根源 (第2/2页)
以及后来的满清逐渐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制度,也就是学习和模仿明朝的官僚体制和政治制度,同时适当地改善了对汉人的政策,以缓和努尔哈赤时期极其尖锐的********。正因为这种种举措,才使清朝具备了一个完整的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一步一步地收走其他贝勒们手里的政治权利和兵权,逐渐削弱他们的影响力,到了他临死之时,已经基本取得了成效。 而多尔衮在政治上,应该是学习和接受了皇太极的思想和作为,在消灭和打击政敌的同时,他也在为集中君主权利而努力。而他的继任者顺治也基本上继承和延续了他的做法和政策,萧规曹随。 因此,经过这三代统治者的改革和不断洗牌,到了康熙朝之后,君主的权利逐渐走向高峰,以至于在雍正朝达到巅峰。 所以说,清朝的君主高度集权政策,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在当时统治阶级的角度看来,还是非常合理的一项制度。当然,这项制度对皇帝个人素质的要求相当之高。 多尔衮的很多现在看来的所谓“弊政”的实施,恰恰说明了他当时所受制约甚多,为了稳定起见,他必须以奖赏来安抚当时参与打天下的满洲贵族。注意,我说的是贵族,而不是普通大臣。明朝为什么可以不必被功臣制约?因为他们不是贵族,在封建道德约束下,宗室抢夺皇位无可厚非,然而异姓人若想夺皇位,就于道义不合。
正因为如此,多尔衮才必须要花本钱来笼络和安抚这些掌握着兵权和政治上一定发言权,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的满洲贵族们。于是也就出台了“圈地,投充,逃人”等为他们服务的政策。 当时清朝得天下并非靠得民心,而是靠武力和地主阶级的支持。所以即使这些政策相当程度地损害了百姓的利益,百姓却没有能力颠覆正在崛起中的清朝。 人们只会记住多尔衮是个屠夫,是个摧残汉民族精神的刽子手,却很少会去追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责任,其实这些政策,始作俑者正是这两位。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多尔衮不是皇帝,也是个人在政治上的最终失败者[我指得是他身后倒霉],于是他就具备了最佳替罪羊的潜质。并且,他不是顺治的直系父祖,抹黑他不等于抹黑清朝皇帝的祖宗。而顺治的聪明之处是先将他定性为大逆不道,意图谋反的逆臣,将他削爵,黜宗室,不承认他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也就算是撇清了和他的关系,划清界线,这样就方便之后的彻底清算了。 一般来说,开国之后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改革和清洗,很多人因此而人头落地,等到后来的统治者们彻底稳定政权之后,为了安抚和收拢民心和或者其他势力的支持,就必须要拉出若干个替罪羊来,将大部分罪名和血政的罪孽都推到他们身上,一来大快人心,二来可以替自己和自己的直系上代统治者撇清,转移因此而受害的人民的注意力。 这就譬如本朝的例子,当然,由于政治敏感问题,我这里就不明确地分析了。 顺治清算多尔衮,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起码当时来说甚至是正确而聪明的做法。毕竟当时********很尖锐,直到多尔衮临死,也没有彻底平定中国的叛乱武装、肃清敌对势力和彻底统一中国。 为了完成这个目的,顺治就有必要适当地缓和********,争取人心,以及或者其他政治派别的支持。于是,多尔衮这个重量级和国宝级的替罪羊就被抛出来了。反正死人不会说话,也不会出来和他们对质,更不能为自己辩解,正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什么脏水污水,尽量泼,你多尔衮牺牲个人名誉,给后人造福,有什么好委屈的?做个雷锋就不行吗? 所以说,多尔衮没有当皇帝而产生的悲剧就具备了必然性。吃力不讨好,为他人做嫁衣。在给满清留下一份丰厚的家业和充足的可释放政治资源之后,也一力扛起了所有骂名,不论是来自汉人的骂还是来自满洲人的诬蔑诋毁,他这个替罪羊当得极其合格。 对于清政权来说,多尔衮的功劳无疑是卓著的,他也是一个尽职而合格的掘井人和栽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饮水思源,虽然他背负了无数骂名,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起码乾隆还给他平了反,承认了他开国定制,扫合天下的功勋,洗刷了他“谋逆”的罪名。比起本朝某些到现在都毫无平反希望的人,他也不算是倒霉到底的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