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七章 连环再现! (第1/2页)
听着自己手下一个个义愤填膺的陈词,一个个都在为周瑜打抱不平,仿佛是在说孙权如此安排,简直有伤天理,若是不给他们一个交代,他们一定会反出大吴国。 在前方流血打仗的是他们,然而在后方做捡便宜的却是其他人,这让这些武将出生的汉子,心中怎能舒坦,此刻,他们或许在潜意识中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全部在这里为周瑜鸣不平,若是周瑜真的振臂一呼,鼓动他们一起起来造反,估计他们马上会毫不犹豫的答应,在潜移默化之中,周瑜俨然成了他们真正的主心骨。 然而对此,周瑜却是发出了洒脱的一声大笑:“自古忠臣多蒙难,因为他们要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即便不被世人理解,不被天下人理解,不被君王理解,那又如何!吴国是我和兄长一手打下来的基业,绝不容有任何闪失,如今齐国带大军来犯,就算我周瑜拼了这条性命,也定要保住吴国,为此,受这么一点委屈,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周瑜叫人取来笔墨,痛痛快快的在认罪书上签了字,表明以上都是自己一人造成的失误,今后一定会将功补过,戴罪立功。 周围的将领一个个纷纷叹息,他们在叹息周瑜这么做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但是在叹息的同时心中又有一抹感动,像周瑜这么无私的人,这个世间又有几个呢。放着这么好的人才不予重用,孙权反而还在那里勾心斗角,这简直是天大的损失。 历史上的周瑜也的确如此,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蜀国人物,所以刻意把周瑜刻画成了一个小肚鸡肠之人,最终还被诸葛亮活活的气死了,但在真正的历史上,周瑜可以彻彻底底的称得上是一名君子。 心胸开阔,有容乃大,受到了吴国上上下下的尊敬,全军上下都非常佩服周瑜的为人,不过自从孙策死了之后,周瑜就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了。 当初许多人都以为孙策会让他的三弟孙翊登基,原因有两点,一是孙翊从小都崇拜孙策,以孙策为榜样,同样的喜欢练武,性格上和孙策也颇为相似,更重要的是,孙策一直都比较喜欢他的三弟,而周瑜也非常欣赏孙翊,相信如果是孙义,周瑜一定会和以前一样,在其手下大展身手。 不过出于再三考虑,孙策最终选择的是孙权,孙策和他的父亲孙坚都死于太过刚烈之上,所以孙策需要选择一个保守的人来继承他的位置,孙权也的确按照孙策的想法,保住了孙策打下来的江东,不过,在孙权彻底的掌权之后,他又开始忧虑一切问题。 孙策的儿子孙绍逐渐长大,而他孙权又应该把孙绍放到何种位置呢,孙权最担心的问题就无疑是周瑜了,周瑜和孙策情同手足,本来应该是孙绍继承他父亲的位置,不过因为那时候的孙绍还小,所以这个念头取消了,不过此时的孙绍已经成年,周瑜会不会帮助孙绍,重新反过来对付孙权呢?这是一个问题。 所幸孙权在手握大权之后,对手底下的人暗中来了一次洗牌,对以前孙策留下的旧部,孙权没有马上将他们全部撤职,毕竟这样做,会引起孙策以前旧部极大的反弹,孙权做的事就是明升暗降,把他们手中的实权逐步削弱,随后孙权又开始大肆拉拢世家,让这些被他拉拢过来的世家成员,开始成为朝堂上的重要人物,也就可以说,孙策留下来的那一帮人马中,有很多人是不受重用的,因为周瑜才华出众,所以周瑜才可以再次避之战中继续担任主帅。 历史上的周瑜都是这样过来了,那么这一世的周瑜为了他们吴国的大局为重,自然也会义无反顾的,身先士卒。 孙权见周瑜在认罪书上签了字。之后知道前方情况紧急,马上任命周瑜为三军统帅,率兵去前方抗敌。 自从上次周瑜被诸葛亮算计了一把之后,周瑜回到家中,一直都在苦读兵书,并且还琢磨诸葛亮的战术。 对于这次战争,周瑜因地制宜地安排了一系列作战计划,以周瑜对诸葛亮的了解,周瑜只能说诸葛亮的确有才,虽说比他还年轻,但胸中的韬略,足以容纳百万雄兵,若是周瑜面对面的和诸葛亮硬拼,估计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一个两败俱伤,但这并不是周瑜想要的。 周瑜采取的是扬长避短的策略,周瑜从小就在长江边长大,并且在打下江东这一片基业时,也多是水上作战,所以周瑜对于水战熟悉无比,至少比诸葛亮熟得多。 所以周瑜的基本计划就是,在陆地上布置好应有的防御,只要防守,不求进攻,而在长江面上,他们绝对要力挽狂澜,夺回属于他们江东的优势。 也正如周瑜所预料的那样,诸葛亮虽然懂得多对于步兵弓兵骑兵都有深入的见解,但是和他周瑜比水上功夫还稍逊一筹,在周瑜的重新部署之下,吴军逐渐夺回了优势,慢慢抢回了他们水上的主权。 这场战争虽然事关重要,但周瑜的心态非常平和,欲速则不达,周瑜这次就是要和诸葛亮慢慢耗,只要周瑜在指挥上不犯什么严重的错误,相信诸葛亮最终只能败北,毕竟诸葛亮在水军上的造诣不如周瑜。 吴军每一次和齐军的交锋都是以胜利而告终,虽说每次取得的规模都非常小,但是几次十几次的累积下来,一样是丰厚的战果,这个消息传到吴国的都城建业时,简直是振奋人心,孙权更是心中愉悦,发了不少奖励,去慰问前方的周瑜,和一直在战斗中的将士。 而东海水师那边的情绪就有些低落了,此刻的甘宁正阴沉着一张脸,向诸葛亮汇报情况。 自从诸葛亮来了以后,甘宁便主动从他东海水师主帅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诸葛亮的指挥能力和谋略方法,也的确让人敬佩,对于陈起的这个决定,甘宁也是心服口服,甘愿从主帅的身份变成了大将。 不过最近频繁吃败仗,这让甘宁心中很是不爽,眼看就要将吴国全盘打崩溃,现在却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