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铁路!铁路! (第1/2页)
“呜!”一声汽笛响起!一辆火车拉着十几节车厢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钢铁铸成的火车头喷洒着滚滚浓烟,拉载着上百吨的货物在哐当哐当的前行!工业时代的力量在这里有了集中的体现! 长长的铁轨直接延伸到山的尽头,那里是一片又一片的茫茫的林海,无际的雪原!这是一辆死亡的列车!车上的一百二十四名乘客,或许不知道,他们已经踏上了通往死亡的旅程! 远处的汽笛已经响起。 “呜呜!”的汽笛是这样的霸道,他象征着一列钢铁巨龙正在驶来,前方的人不要挡道,不然就会被车轮彻底碾碎!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准备第一套作战方案!看看能不能将火车停下!”王成善看着远处飞驰来的巨龙说道! 今天,他准备屠龙! 很快,十几名士兵画装成身穿屎黄色布料的日军官兵,从远处的林子里跑出来,拿着一条栅栏,上面涂着黑白色斑马线!两名士兵在不停的挥手,示意火车停下来! 那名火车的司机是一名日本人,长期行驶在北满线上,也见过了不少的事情,但今天的这么奇怪的事情他居然从来没有见过,而且也没有接到任何的通知!心中不由疑窦大生! “难道我的火车上混上了jianian细,这是决然不可能的!火车虽然搭载了一节车厢的旅客,但这些人都是经过仔细甄别的,有九成的人都是帝国的侨民,不然也不会将那么重要的东西放在这里了!” 火车车长所说的重要的东西是指藏在一名旅客身上的四方玉玺!原来,德王在去年溥仪当上伪满洲国皇帝的时候,在征得关东军的允许后,前往长春拜见溥仪! 在田中隆吉等参加下,德王与伪“满洲国”总理、军政、外交、宫内等大臣会谈,缔结“满蒙合作协定”。 1934年,在溥仪当上伪“满洲国”皇帝时,他特意穿上清朝时的蟒袍、马褂,戴上朝珠、顶戴,在溥仪画像前叩拜拍照。还派人专程赴伪满,将照片送给溥仪,表示忠心。此次他见到溥仪后,先行了三跪九拜的“君臣”大礼,祝贺他又登基称帝。 在见到缔结“满蒙合作协定”时,看到溥仪所用之玺俱是新雕刻不久的新玺!而不是原本就有的旧玺!在经过询问后才得知!原来溥仪从紫禁城中带出来的只有一个挂在脖子上的小小钤印,其他的玉玺皆遗留在了故宫之中! 德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就上了心,如果自己将故宫里的玉玺盗出来,岂不是可以大大的巴结一下溥仪,弄到更多的好处! 刚好,他的一个下属在看守故宫的警卫中有人!那个人告诉德王,清朝的玉玺多达二十五方,三十余枚,到底该盗取哪一枚! 德王这才了解到,原来在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 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玺、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外,其余全部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 乾隆十三年,创制满文篆法。为使御宝上的满汉文字书体协调,乾隆皇帝特颁旨: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