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_第一百一十八碗 王钰要发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碗 王钰要发飙 (第2/4页)

,更疑惑了:“对啊,你有这么多的优势,天下谁能比得上你?你如果起事,登高一呼,四海之内,必群起响应。到时黄袍加身,号令天下,谁敢不服?”

    王钰没有再说话,以沉默来应对耶律南仙的质疑。后者再三追问,他只是摇头不语,耶律南仙终于死心了。长叹一声道:“罢了,你既然没有这个心,就算我没说吧。如果将来真有那么一天,我会一直陪着你。”语气悲凉,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不幸的一天。

    眼看耶律南仙离开,王钰面无表情。她终究是契丹人,不了解汉人的想法。没有错,她说得全是实情,自己的确是着天下独一无二的优势。可她没有意识到,大宋的局面虽然****,可百姓并不是被逼得没有活路,当年宋江起事,并不是被官员逼得没有活路,梁山大半的人,都是犯了王法,他到梁山后,提出的口号是“替天行道”。而方腊起义,是被苏杭应奉局的朱勔所迫,朱勔借替赵佶收集“花石纲”为名,*,惹得天怒人怨。而方腊起义,提出的号召也是“杀朱勔”,而不敢把矛头对准皇族赵家。

    这跟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不一样,大宋有它特有情况。政治环境很宽松,百姓的生活能够有基本的保障。赵匡胤当年买尽了天下民心,立下了“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凡柴氏后裔,有罪不得加刑,若犯谋逆大罪,止于狱中赐死,不得杀戮于市曹,亦不得连坐旁支”的铁律。大宋每一位新帝登基,都要由一名不识字的太监领到太庙,跪拜在赵匡胤当年立下的铁碑前,默念他立下的铁律。是问,中华有史以来,各朝各代,哪一朝能像这样开明?造反起事,在大宋是行不通的,只能另辟蹊径。

    “南仙,很快,你就会明白的。”

    大宋靖康三年,屯兵于上雄一线的完颜晟,察觉到了宋军情势有异,派人打探后,得知此次河北挂帅的人,并不是王钰,而是闻所未闻的赵构之后,大喜过望。率文武大员祭天拜谢,感谢苍天庇佑。

    事后,以高丽柱国大将军朴正臣所部为先锋,驱十五万大军,猛攻归化州。归化一破,大宋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便近在眼前了。

    归化危急,幽云危急,而坐镇太原府的赵构,仍旧奉行其父兄的策略,攘外必先安内。“宋若亡于大金,赵氏尚有亡国奴可以作,若亡于内廷,则亡国奴亦不可得。”严加约束各卫兵马,不得擅动。凡事皆需上报太原帅府,否则按造反谋逆论处!就因为他一条军令,白白浪费许多机会,贻误战机。河北诸将,怨愤滔天。八月,驻扎在汾州的河北制置副使,领陕西卫指挥使的范宏上奏弹劾赵构,称其贻误战机,指挥不利,被赵桓驳回上奏,并严加训斥。

    九月,种师中所部守卫归化,抵挡着完颜晟十八万大军的猛攻。此时的大金军队,跟当年王钰在咸都所面对的又不一样。经过完颜晟的改革,大金军队体系严明,并从大宋偷学到了许多新式装备的制造方法,大力发展火器。归化保卫战,打得极其艰苦,但种师中所部,仍旧没有后退一步。

    九月中旬,归化危急,种师中请求太原帅府,调萧充的游击军前往增援。赵构以“各司其职,不宜妄动”为由,驳回请求,令种师中死守归化,不得后退一步。归化城中,血流成河,军士百姓,死伤无数。种师中亲临战斗第一线,鼓励士卒。

    大金高丽联军的一波攻击,刚刚被打退。归化城头上的将士,正在搬运阵亡将士遗体,补充弓箭,滚石,擂木等守城所需物品。种师中带领一班战将,登上城头巡察。所过之处,尽是血海,城头之上,将士们踩着袍泽战友的尸体,一片忙碌。

    种师中全副披挂,手按宝刀。虽须发皆白,但为国征战,也是当仁不让。他在军中威望极高,打过契丹人,杀过党项人,现在又率军与女真人,高丽人作战。

    “等一下,你们是哪一军的?”种师中停下了脚步,向一队正在搬运遗体的士兵叫道。

    士兵们见主帅亲临,放下同伴遗体,向前拱手回答道:“回大人,我们是长安军捷胜营的士卒。”

    这几个士兵,身上铠甲已经残破,满脸血迹,已经分不清楚本来面目。

    “你们营还有多少人?”种师中的目光,落在遗体堆中,一个身披铠甲,手持长刀的将领身上。小王相爷改革军制,定下大宋军功制度,所有将领都以铠甲左胸处的绥带分辨级别。这位将军,胸前是三条绿色绥带,级别似乎不低。

    “回大人,只剩我们五个了。”一名士兵,左手齐手弯手被砍断,经过简单的包扎,鲜血却已经渗透白布。

    种师中上阵一生,杀人如麻,何曾动过恻隐之心?此时,也不得不为将士们的忠勇所感动。微微叹了口气,声音平和的说道:“叫你们营的兵马都监来见我,本官要奖赏他!”

    士卒们低下了头去,默不作声。那只剩下一条独臂的士卒,哽咽的回答道:“他就是我们营的都监大人。”他的右手,指着那个手握长刀的遗体。

    种师中也沉默了,面对殉国的将士,这位纵横沙场一生的老将,哀痛不已。归化情势虽然危急,但两国联军未能前进一步,如果增援部队及时赶到,莫说守住归化,就是出城与大金高丽两军决战,也有取胜的可能。几十天的守城战下来,我军固然伤亡惨重,可敌军也没有讨到半点便宜。据初步估算,金兵至少伤亡了两成。

    “好样的,你们都是好样的。”种师中用力的拍着独臂士卒的肩膀,大声说道。正欲继续巡查时,忽听城下一阵喧哗,走到城边向下一看。城门口,聚集着许多的百姓,手里提着篮子,铁锅,正与守城的将领交涉。

    “都管大人,归化百姓给将士们送来了食物,酒水。请大人示,当如何处置?”守城的将领飞奔上来,向种师中请示道。

    “父老们一片心意,岂能拒绝?让他们上来吧。”种师中心里一阵感动。百姓们的心,还是向着子弟兵啊。城下百姓蜂拥而来,给守城的士卒们递过一碗热汤,塞上两个面饼。或者帮着搬运阵亡将士的遗体,打扫战场,没有人说话,一切都显得井然有顺。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在儿孙的搀扶下,来到种师中面前,双手恭恭敬敬的奉上一杯酒水:“大人守土卫国,归化百姓感恩戴恩。奉上水酒一杯,聊表心意。”

    种师中谢过,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那老丈又问道:“敢问大人,朝廷何时派南府军到幽云啊?当年契丹人也是来势汹汹,被小王相爷只一阵,杀得弃城而逃。南府军是我们幽云子弟兵,打起仗来,奋勇当先。若南府军在,何惧女真贼子,高丽小儿?”

    种师中无言以对,递还酒杯,和蔼的说道:“老哥哥,你放心。我奉宁军虽不是幽云子弟兵,但面对外敌,也是一样的奋勇杀敌。奉宁军在,归化就在!”说完这句话,种师中带着部将继续巡视。入目尽是宋军的伤亡将士,奉宁军的损失,可谓惨重。

    宋人,要如何面对这刻骨的民族仇恨?常言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小王相爷,你当年在隐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