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旧账 (第2/3页)
刘备命法正来激励军士们,不让军士们哗变。 益阳城内的局势,杨林可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在此时攻城的话,不需要耗费太大的精力,就能够将益阳城拿下,生擒刘备,刘备手下的诸位猛将,也会被一锅端。 但是杨林却并没有下达进军攻城的命令,反倒是在益阳城外组织军士们玩起了雪。 东吴的军士们兵强马壮、其乐融融。和城内的蜀军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又过了几日,一辆马车来到了东吴军队的营寨外,马车上的人,递给了杨林一张名帖。杨林见了名帖,便邀请那人到自己的营帐里坐。 来人正是诸葛亮,由于蜀中一带的局势危急,诸葛亮早已坐不住了,他在成都城内伪造了一个自己依旧在主政的假象,而自己,却乔装改扮。来到了位于益阳城外的东吴营寨。 杨林一见诸葛亮,顿时倍感亲切,道:“自从荆州一别,一过已是数年,诸葛先生依旧神采不减当年,实在令在下佩服。遥想在下与诸葛先生在赤壁共商破敌之计、在华容道上共赏曹cao仓皇北逃,就犹如是昨日之事。” 杨林对诸葛亮叙旧,只说好听的话。 但是诸葛亮自己也知道,自己和杨林是敌非友,因此不管杨林说再多的好话。诸葛亮也听得颇为刺耳。 蜀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孙仁,也不是曹cao,而是眼前的这名颇为年轻的东吴长史,虽然诸葛亮明知道这一点,却还是让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如今蜀中一带已经乱了套了,除非东吴肯手下留情,不然的话,只怕刘备的政权即将覆灭。 于是诸葛亮说道:“杨大人,亮此次来,是为了主公求情的,昔日我主刘皇叔,的确做了许多不道义的事情,赤壁之战中,东吴冒着灭国的危险,赶走了曹cao的大军,但是东吴,却对于荆州没有半点渴求,反倒是刘皇叔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侵占了荆州的领地。 此是刘皇叔的过失,因此遭来恶报,望东吴不计前嫌,与刘皇叔重归于好,两家共同抗曹!” 总的来说,孙刘两家的矛盾,皆出自于荆州,诸葛亮自己心中也很清楚,正是因为刘备强夺了荆州之地,才遭来东吴的记恨,而东吴的记恨,其报复的手段却是非常的,东吴谋划了许久,终于得逞了。 若是东吴的计策没有成功,那么诸葛亮自然不会如此低三下气,但是现如今,形势逼人,诸葛亮也不得不向杨林求情。 杨林笑道:“诸葛先生,我东吴以举国之兵,拒曹cao于赤壁,此时保护了刘皇叔,可是赤壁之战中,诸葛先生却干扰我军追击曹军,这实在是有违盟友之名。” 诸葛亮惭愧道:“此是亮的主意,与主公无关,曹cao新败,若战死于赤壁,那么东吴必将趁势进攻,豪取江北之地,那么刘皇叔想要兴复汉室,必将难上加难,因此亮才建议主公出兵帮助曹cao脱身。” 杨林又道:“是你们率先背叛盟友的,因此,你也别怪我在蜀中一带用麻雀作诱饵,促成了蜀中的蝗灾,如今,蜀中一带颗粒无收,刘皇叔的益州牧之名,已经名存实亡了。” 既然是在诸葛亮的面前,杨林也并不隐瞒是自己促成了蜀中的蝗灾,诸葛亮在听到“蝗灾”二字之后,不由得心中一颤。 这两个字,是蜀中衰败的根源,而现如今,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 诸葛亮也颇为佩服杨林的胆色,竟然敢当面承认曾经干过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他年纪轻轻,怎么会有如此的心机? 他知道蜀中的虫灾会死多少人吗?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违背了基本的人伦之道了吗? 当然,无论诸葛亮如何诅咒杨林,却也无法改变失败的结局,这是因为诸葛亮本人的失察,怨不得别人。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道:“若是当初亮能够从麻雀入手,而不是从麻药入手,那么说不定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是主公又命亮为三军军师,出兵汉中。才致使今日之不利局面。” 杨林笑道:“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在乱世中,为求目的不择手段,才是生存下来的根本。妇人之仁,只会将人带入毁灭!” 既然自己是胜利者,那么杨林自然说什么都可以,诸葛亮也无话可说…… 见诸葛亮沉默不语,杨林又道:“诸葛先生,还记得在赤壁的时候我对你所说的话吗?” 诸葛亮也是聪明之人,一听便懂,道:“杨大人的话,亮怎敢忘记?当日杨大人邀请亮为东吴效命,但是亮承蒙主公三顾之恩。不敢忘本,自从跟随主公之后,亮则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请恕亮实在不能为东吴效力。” 和当日的一样,诸葛亮还是拒绝了杨林。 杨林又道:“昔日水镜先生曾言: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现如今,凤雏先生已经归入我东吴的麾下,若是卧龙再为我所用,这天下,就会是我东吴的了,诸葛先生。你真的没有此意吗?” 诸葛亮面露难色,道:“请恕亮实在不能从命。” 杨林轻笑道:“诸葛先生,虽然水镜先生如此说,但是纵然是我东吴没有卧龙凤雏的辅佐,我们也是能够取得天下的;而诸葛先生所说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实在是愚不可及! 后汉**滋生。君主不理政事,由宦官、外戚把持朝政,买官卖官、强取豪夺之事多有啊发生,像这样的国家,老百姓也只能忍饥挨饿的过日子。有什么好眷念的?乱世的百姓们,最希望的便是国泰民安,自己能够丰衣足食,至于国家的名字是汉或者不是汉,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今天下大乱,众豪雄当中,就只有我主孙仁是以百姓之事为己任,大力发展生产,令百姓们能够吃饱肚子,如今东吴一带,百姓们焚香祷告,为主公祈福,试想一下,像这样的主公得了天下,百姓们一定拍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