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名门 (第2/2页)
四千多人。皆是陶使君在老家丹阳招募的亲兵。现由舍弟糜芳统辖。”糜竺一听这话。就知道袁尚想将徐州的根基都捞取过去。如此。糜芳统领的这支丹阳兵。也将是糜家抬高身价的重要砝码。 袁尚点点头。再跟糜竺讨论了一些迁徙青州的具体事宜。 五天后。张、郭嘉等人也率领四千多青州兵来到下邳驻扎。在袁尚的示意下。青州军将营垒安在下邳城外的势高处。这段时间里。兖州军并没有大动作。但斥候却传来兖州军在下邳水源上游频繁活动的消息。 陶谦所谓的别馆。平常是招待贵宾之所。但这时除了袁尚等人。还入住了一些避难下邳的徐州豪族门阀。 郭嘉在赵云护卫下。也进到下邳。袁尚将郭嘉接到别馆。 “入住的人多了点。奉孝你将就着些。”袁尚说道。 “经过海上那么颠簸。只要不是海船船舱。就是草庐我也住的舒坦啊!”郭嘉笑道。虽然消瘦了许多。但他的精神终于恢复了些。 其实袁尚是十分在意郭嘉的身体的。除了禁止他迷恋神仙方术外。还规劝他禁欲禁酒。虽然郭嘉的身体还是较为孱弱。但好歹不是那副病怏怏的样子了。 就在几人进到别馆大门后的庭院时。恰好看到刘备三兄弟也在。其中关羽张飞侍立刘备后头。刘备则对一个三十出头的白衣文士说着什么。 白衣文士面带歉意之色。“劳烦刘将军来探望家父。不过出仕一事恕在下不能答应。家父久病缠身需要照料。我实在抽不出身来。” 刘备深深一揖。说道:“还请先生保重。在下会留意寻找那些名医为陈老先生治病的。” 白衣文士也拱手作别。这时刘备三兄弟看到袁尚等人。刘备显的心事重重。他跟袁尚打了声招呼后就匆匆离去。 那个白衣文士对袁尚拱手致意后也走进庭院过道。 “先生且等等!”袁尚喊道。 那个白衣文士停下脚步。问道:“不知袁公子叫唤在下所为何事?” “先生也认的在下?还不知先生高姓大名?”袁尚也问道。 “袁三公子的大名谁人不知。”白衣文士微微一笑。“在下颍川人陈群。陈长文。” “原来是长文先生。昔日在京之时在下跟令尊有过一面之缘。不知陈侍中现在何处?”袁尚说道。他心中暗暗惊呼。想不到陈群这个历史上魏国的辅政大臣竟然在下邳。在同住一个别馆。
“劳烦公子惦记。前些年西凉军寇略颍川。在下跟家父正避难徐州东海。如今兖州军寇略徐州。蒙陶使君照料。在下跟家父暂避在此。”陈群答道。 袁尚点点头。“想不到因一场兵祸在下跟陈侍中在此重遇。还请先生带我去探望陈侍中。”袁尚心中默默想起。历史上陈群确实举家到徐州避难。刘备赏识他的才干多次征辟。但陈群这个士族名门子弟并不领情。 陈群答应一声。带着袁尚等人来到别馆内一个院落。等陈群去通报后。袁尚被请了进去。 陈纪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虽然须发花白。但并没有陈群对刘备说的那样染病已久的样子。 “陈侍中。晚辈袁尚有礼了!”袁尚施礼道。 “哎呀。三公子快来坐!”陈纪赶紧让陈群招呼袁尚、郭嘉、贾诩三人坐下。 “陈侍中还记的在下?”袁尚问道。 陈纪抚了把长须。笑道:“是老夫辞官那年吧。公子跟令尊来送的老夫。当时你才十一二岁。但已经是洛阳有名的小才子了。” 回忆起京中旧事。袁尚也笑了笑。“难的陈侍中还记的在下。想不到一别好几年。在这徐州他乡能再次见到您。” “老咯。老咯!”陈纪长长叹息道。“也不知这把老骨头是否要葬在这异乡。” “方才听令公子说您抱病在身。不知是否严重?我青州倒是有几个名医。陈侍中要是不弃可来治病修养。”袁尚说道。 “唉。是腿脚的老毛病了。也不太碍事。只不过风雨天走不的路而已。长文他是夸大了。”陈纪说着皱眉道:“公子老是称老夫的官职。岂不分生了?我与你父亲算是同朝为官的旧交好友。不妨叫我一声叔伯。” “那容在下称您一声陈世伯!”能跟陈纪攀上关系。袁尚自然是求之不的。 陈纪笑了笑。问道:“公子带兵来帮陶恭祖退敌的吧。不知外头战况怎样了?” 袁尚叹息着摇头。“曹cao算准在此天灾之际侵犯徐州。我带来的兵马不多。不足以扭转战局。而曹cao兵势凶猛凌厉。下邳怕是守不住了。陶使君不日就会下令撤离。” “啊!这可如何是好?”陈纪惊呼道。 “陈世伯宽心。撤离下邳时不妨来我军中。如此可确保您一家周全。”袁尚建议道。 “啊。显甫你费心了。只是不知撤离下邳后你跟陶使君要去何处?”陈纪再问道。 袁尚犹豫了一会。说道:“曹cao气势汹汹。摆出一副势必吞并徐州。谋害掉陶使君的态势。在下已建议陶使君暂避青州。等他日我父亲腾出功夫来。再打回徐州。” “想不到才过上几年安稳日子。徐州又要变成交战的凶的了。”陈纪不住感叹。 “陈世伯。如今河北被我父亲平定。青州、冀州还算安稳之所。您不妨到那里定居。”袁尚邀请道。 “这个。只怕劳烦公子了。” “陈世伯哪儿的话。您能到我青州定居。在下也能时常登门拜访请教。”袁尚说道。 陈纪想了想。徐州兵祸连连。还真呆不下去。如今稍为安稳的的方。除了偏居一隅的荆益。就只有河北了。 “那有劳三公子你为我家安排了。在下感激不尽。”陈纪客气道。 “哪儿的话。陈世伯只管安心。待撤离下邳之时。我会让一队兵卒护送您一家先行离开。届时安排世伯你乘海船先回青州。”袁尚说道。 “海船!这个使的么?”陈纪惊疑道。 陈群凑到父亲身边。说道:“如今徐州遍布曹cao军。海路相对安全一些。只怕陶使君也会走海路去青州避祸。三公子如此安排乃甚为照料咱们家。” “噢!那有劳公子你安排了。”陈纪感激道。 袁尚微微一笑。只要陈纪一家也到青州避祸。那陈群就跑不掉。历史上。陈群曾为曹魏的御史中丞。后又任吏部尚书。尚书令。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并录尚书事总揽朝政。曹丕死后。陈群还受遗诏辅政。其可谓三朝元老。为曹魏制定礼制及官制。能竭忠尽职。是个治世之才。 顿了顿。袁尚又问道:“方才刘玄德也来探望陈世伯吗?您跟他是何时有的交情?” “唉。哪有交情。”陈纪摆摆手。露出不屑的表情。“他因为我们家的名望。三番五次来招揽长文。” “陈家乃是颍川望族。他来招揽长文兄长也不奇怪。”袁尚答道。 “哼。就那个贩屦小儿?”陈纪不屑的神情更加明显了。“小的方出来的乡民村夫。打出个汉室宗亲的名号就四处招摇。也不知是真是假。” 对陈纪如此抵触的反应袁尚见怪不怪。这个年代出身名门望族的这些人。大都清高自傲。他们当中很多人瞧不起名门士族以外的一切人。仿佛天生高人一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