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九江平叛(五) (第1/2页)
刘备回到账中,与卢毓典韦也是一起苦苦思索,讨论半天不得要领。典韦先是撤了,说是出去巡帐。过得一回,卢毓也是头昏脑胀,便也借言去探望父亲,看看父亲有没有事情交待,留下刘备一人在大帐沉思不已。 刘备想了半天,觉得郁闷之极。便又漫步出帐,山风吹过,昏昏沉沉的脑袋为之一清。刘备神思一清,便慢慢往八公山上走去。站在山势高处,心中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帮,眼睛却只是盯住寿春城外动静。四里的距离,叛兵应该已经得到消息,只是不知何故,城外围困阵势却是仍然没有变化,如此嚣张不知道是真有高人压阵还是把官兵看得太一文不值。 刘备口中念念有词:“全歼,全歼,全歼。。。。。。”脑海中却是过着一条条自己所知的计策。以少击多,硬拼不成,只得使计。而三国中杀伤力最大的,莫过于水淹火烧。周瑜火烧赤壁,关羽水淹七军,皆是最最成功的典例。想到此处,刘备不禁精神大振,寿春地处淮水南岸,又有肥水绕城而过,若引水淹城,贼众必亡。转念又一想,洪水无情,这大水一到,四周俱成泽国,只怕是死伤无数,且那叛贼之中却是有许多以前老实巴交的同袍。不管他们是什么原因参加叛军,但从古至今,中国的老百姓但有一点活命的可能,便绝不会叛乱。他们身在此处,只怕多有身不由己。上天有好生之德,用水淹寿春,此计虽妙,却是有违天和。不能用。 看来只能用火了,又皱眉想了半天。刘备忽然发觉城西北处有一土山,内有凹陷之处似乎把守甚密。四周皆是精锐壮士。刘备大喜,此处定是九江蛮重要所在。又把眼睛往九江蛮营帐中细细一扫,发觉全军中止有这一处紧要所在。暗想,不是粮草便是重要物事。要是派一队精锐,偷偷潜入,见机行事,那九江蛮必乱。此时挥军直击,其军自破。若是与寿春城内能联系上内外夹击,更妙。当下又细细想了半天,独自回营,又吩咐典韦带几个人去细细侦探西北土山附近地形。而后便又一个人坐在帐中仔细思索自己之计的成功率来。左思右想半天,又把遗漏不妥处一一完善,自觉万无一失之后,便嘿嘿笑了起来。后世淝水之战,东晋谢石谢玄八万对抗前秦苻坚八十余万大军,一样大胜,因此而留下八公山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自己这一回,五千对七万,可比八万对八十万容易得多罢?这一仗若是赢了,我刘备岂不是大大露脸?越想越乐,不禁大笑起来。 忽然,帐外传来卢毓声音:“你笑什么?这么开心?”接着帐蓬被掀开,卢毓走了进来,刘备笑道:“快来坐下,我和你讲。”话没说完,卢植又于其后走了进来。刘备一惊,连忙站了起来相迎。 卢植一摆手,道:“行军之时,不讲这些虚礼,刘备,你方才笑甚?”刘备本来便欲待会相报于卢植,现在见得卢植自己来了,当下便把自己所思之计给讲了出来。 卢植听完,却是皱眉道:“计是好计,只是若是判断错误,如何是好?又或者蛮兵不中计,四散奔逃,之后为祸州县,那时候便更加不容易围剿了。”刘备听完,心想,原来老师一定要全部剿灭叛兵,原来是怕击溃蛮兵后,自己兵力不足,只能看着蛮兵四处奔逃无能为力,而蛮兵回去后要是又扯旗一呼,这仗就白打了。刘备也知道这放火之计是自己主观了点,全部建立在己方派兵潜入土山之后,蛮兵会不顾一切挥军回援或者军心大乱,否则此计便不能成功。见得卢植皱眉苦思,心中不忍,当下便吞吞吐吐的道:“老师,备还有一策,只是此策,刘备却是不想用。” 卢植大有兴趣,哦了一声道:“先说来听听!”刘备便把决淝水淹寿春之计道了出来。而后苦笑道:“只因此计太过于伤天和,刘备不想用,也希望老师不要用。”卢植与卢毓一脸奇怪的看着刘备。卢植是因为刘备心软而奇怪。卢毓却是因为刘备能连出二计而惊讶。 卢植盯着刘备缓缓道:“刘备,可要记住:两军对阵,决战沙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最忌妇人之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