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回京 (第1/2页)
卢植统计战报,此次前后参战计有万余人,北军骑兵九百,他县所征之兵四千五,寿春兵五千。只有典韦所部放火,屯骑尉攻打北门时有些损折。战果却是斩首三千余(汉人民夫近二千,蛮兵一千多),迫降蛮兵近二万,民兵近六万。其余皆亡奔山林,不知所踪。此次可谓大获全胜。卢植造好捷报,有功之人一一分列其上,又言及蛮兵反叛事因,弹劾前九江太守并丢城弃土之县令十二人。而后命邮驿八百里加急往京师递去。 而后卢植派兵前往合肥,言叛兵已降,寿春围解。命众官不得惊慌。剩余七个县令与前九江太守见得蛮兵尽降,自己心中皆是大松一口气,最起码不用担心蛮兵破了寿春打到合肥来了。当下携带亲眷兴高采烈的随北军将士回寿春拜访新任九江太守。一进县衙,便听得一声怒喝:“众军士,与我把这些人全部拿了!” 众人一看,却是堂上立着一人,全副披挂,脸上满面寒霜,不怒自威,县衙里左右都是甲亮亮,刀晃晃的北军精锐。看见这付阵式,心中皆是一凉:完了!北军将士如狼似虎的扑了上来一个个掀翻在地,缚双手于背后。前九江郡守认识卢植,大呼道:“子干大人!此是何故?贼势浩大,挡无可挡,吾等虽然弃守其他城池,可是也坚守合肥至今哪!” 卢植见过不要脸的,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几万人围寿春,你坚守个空城合肥做什么?卢植当下一声冷笑,取出天子诏书念道:“天子诏令:。。。。。命卢植任九江太守,总领平叛事宜。。。。。。押解前九江太守进京。。。。。。”话音方落,前九江郡守面如死灰。另外几人还欲再辨,卢植不容置疑道:“蛮贼反叛,大军攻城之时,尔等不守土护民,率先逃跑。朝廷要尔等何用?本官已经上奏天子,将尔等免官问罪,诸位到牢房中安心等候结果罢!”说完一拂衣袖,却是不想再看这帮人嘴脸,转身欲走。 县令中又有那不识趣的,喊住卢植道:“卢大人,罪官是朝中张公公亲戚!”前九江郡守一脸鄙视:你这个傻X,卢植与宦官向来不对付,哪壶不开你提哪壶,你这不找死么?果然,卢植身形一顿,缓缓转过身来。那县令以为这招有效,得意洋洋的道:“卢大人把下官给放了,日后下官定在张公公面前替卢大人美言!嘎嘎!” 卢植厌恶道:“本官进城时,也有人威胁本官,你可知他的结果么?”当下那县令愕然摇头:“下官不知!”卢植一声冷笑:“此时他家人正在为他收尸!”说完,便再也不理这班无耻小人,匆匆走了。只剩下方才那人,一脸冷汗如雨。 卢植怒气冲冲回到后堂,把九江全郡大小官员资料调拨过来一看,脸都气绿了,十四个县令中,七个是各种势力门阀举荐的,五个是花钱买的官。止有合肥令与寿春令还有点真材实料,一步步爬上来的。卢植当下毫不迟疑,又奏一本,请朝廷务必罢十二县令(长)之职问罪,再请朝廷速派官员补充九江官场。又从各级副官之中遴选忠于职守之人暂时领各县政事,又分兵进驻各县,震慑地方。刘备卢毓也都派了出去。又下书征地方才干名望之人,担任各级地方官吏,处理内政,安抚百姓。这一通好忙,将近半月,各县才渐渐恢复秩序。 卢植闲了下来,便开始考虑蛮族降兵之事。历朝历代,对待少数民族,以抚为主,以剿为辅。蛮兵反叛事出有因,现在又全族尽降,得想个妥当的办法来安置才是。思来想去,便暗暗下了决心。 数日后,卢植请诸蛮酋议事,当廷宣告不追究蛮兵叛乱之罪,又斩前九江郡守之子与众抢婚主犯于太守府前,首级传示地方三日。蛮酋皆感激流涕,心服口服,跪拜于地,发誓永不叛汉。卢植又道山中生活清苦,请蛮族全体迁出深山,由各县清点户籍人口,建设屋舍。太守府愿拨良田稻种与蛮族耕种。约定税收按地所产十纳其二。蛮酋大喜,深山老林,不说山洪频繁,就是一场大雪,便要冻死饿死多少人。现在这个太守为人和善,与以前那些只知道搜刮的官儿又自不同。族人迁出后,有地方住,有田种,税收又少。此等好事,只疑是天上掉馅饼,哪还有不答应之道理,只连连点头言任凭太守大人作主便是。九江蛮生活条件改善,卢植为朝廷新添丁口数万,政绩上重重画上一笔,双方皆大欢喜。 十日后,天子使者至,诏书中狠狠夸奖勉励了卢植一番,说他不愧是国家栋梁,能迅速平定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