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离京(三) (第1/2页)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那天马妍走后,刘备深思过一次。他已经是彻底看清了那些权贵的嘴脸。看起来他们都对刘备不错,赞誉有加。但满面春风皆朋友,真正看得起刘备的又有几个?只怕大多是嘴上说着佩服刘备才气,心里却是对刘备不屑一顾吧?刘备也是明白,自己不就是草根么。前世他就清楚了。一介平民,怎么可能接触到上流社会的生活圈子里?历史上的刘备便是如此,总是遭到大多数士人的排挤,前半生才几乎一事无成。现在自己机缘巧合,来到大汉,通过老师卢植,才一只脚踏入了这个圈子。可是,又有什么用?最多就是那些好虚名的清流,宴会时请自己去粉饰下。论名望,论影响力,自己只怕连崔珏等人都不如,他们虽然没有显赫才名,但他们身后都有一个巨大的家族。这,便是他们最大的仰仗。刘备已经想得很透,将来只怕是自己要尽快做出一番成绩,才会有更多的眼光聚集在自己身上,否则,便逃不了历史上刘备很多年都拉拢不到士人集团支持的下场。心里也暗暗打定主意,将来自己得势之后,一定要大幅度削弱这些世家豪门的影响力。这也太可怕了。 刘恒刘恪最近从外面收集回来的信息很不妙,据范家兄弟说,现在洛阳城大街小巷到处流传刘备是冒充皇族自抬身份的无耻之徒,一时间名声臭得要死,骂什么的都有。刘备知道这肯定是****义等人制造的谣言了。不过,他也没有办法,现在只能在家中傻等,等最后尘埃落定的时候。只是,也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才能给他一个裁决。 外面的禁卫人数,也是渐渐增加,看来,苗头是有点不对,风声紧了,刘备暗暗通知典韦准备随时扯乎。为了避嫌,刘备备他的朋友们少往他家跑。至于卢毓卢子家,向来是刘备的死党,天天没事,仍然在府上陪着刘备。刘备却是烦恼,自己逃跑前是把卢毓打晕,还是带着他一起跑? 刘备正自烦恼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幸福却是瞬间将他击晕。 “天子诏曰:涿县刘备,年少多才,仁孝兼备。。。。。。”废话一通之后,便是主题:“上命宗正刘虞赴涿地,经查实,刘备家世清白,乃孝景皇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胜后人。为免宗室子弟流落在外,特命宗正录刘备之名,收入皇族谱系。。。。。。”后面还有一大堆,但是刘备已经根本不知道那小黄门在讲些什么了,此时的他心中充满狂喜。NND,这本来自己都打算跑路了,谁知道天上忽然砸下来一个大馅饼,自己不但没事,反而坐实了大汉宗室的名头。虽然没有什么爵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宗室子弟的身份,但也会让那些传播自己谣言的人自打嘴巴,且自己将会受到那些上层士人的另眼相看。以前的刘备虽然有点名气,但是家世贫寒出身低微,刘备还做过商人,贩卖过草席,这也是刘备为人所诟病的地方。现在好了,谁敢拿刘备出身说事?大汉皇族的出身还不高贵,难道你们想造反么?至于织席贩履,已经成为刘备孝顺的最佳佐证了。你想想,刘备没有了父亲,家里还穷得叮当响,但一介幼童为了不让母亲太过劳累,自己竟然亲自去做一个小商贩,赚钱也补贴家用。这种人,不是孝顺之人,谁是?这种人的品德不高尚,谁高尚?大汉以孝治国,刘备无疑就是可比孝女曹娥的最佳楷模。 刘备重赏了天子使者,而后一整天,便是忙着招待一涌而来的客人。门外禁卫早就已经撤了。至于谣言,来得快,去得更快。没办法,大汉的最高统治者皇帝都下诏书为刘备正名了,谁还敢质疑刘备身份?反而刘备以前的事迹迅速被翻出,并被那些好事者说得津津有味。没有办法,人类就是如此好奇,八卦之心无处不在。 直到天黑,许多客人才又一阵风般散去,只剩下刘备等人,强撑着疲倦不堪的身体收拾着遍地狼藉的庭院。刘备仍然保持着后世随和平淡的性格。很少在府中下人面前摆什么架子。而且,刘备府上家人奴仆也是太少。是以,这次自己也亲自与侍书,典韦等人动手,收拾桌椅案几。这在卢毓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他也劝过刘备许多次,说上下有别,尊卑还是要讲究的。可是刘备却是不想搞得自己进门就是一帮人上前点头哈腰的向自己行礼。也不愿意与典韦还有二位堂兄太过生份了。他潜意识中总是认为如果自己板着一张脸,摆出一副臭架子,会遭到很多人的不喜欢。却是未曾想到,在最讲究等级制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