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改革(二)27日第二更 (第2/2页)
家看他那怪异的眼神,只如刘备是外星过来的。让刘备气愤不已。这事不了了之。 后来卢毓告诉刘备,他这种行为,是违制,他只要按照朝堂的规矩来行事便可以了,其他的都可以不要管。万事多与太守沟通,方能稳定做这个涿县县令。刘备很郁闷,觉得无法理解,后世的县长********们不都是为了财政收入,为了GDP大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么?自己也想这么干,难道错了? 其实只要看看刘备的计划,便知道刘备准备的这些东西只是一个笑话,你丈量土地成功了,这是偶然。但你要再去改变手工业者及小农业者务商者的现状,不管你刘备是什么目的,刘基只会强烈反对。手工业者及小农业者大多依附地主,务商者却大多是地主阶层的商业代言人。岂容你来插手?再看刘备的县兵改革,按照河蟹社会的制度,让县兵义务服兵役,三年一轮换。嘿嘿,大汉建立以来,继承战国以及秦制,兵役制度是郡县征兵制,凡适龄男子,到得一定年龄,都要服兵役,先是到郡县当一年车骑材棺卒,也就是郡国兵,进行军事训练,获得军事技能,然后回乡务农,成为政府的预备兵,而后再去当一个戍卒或者卫卒,就是去边境服役一年或者去洛阳禁卫军服役一年,结束后,每年还要到郡县服一个月的兵役,叫做更卒,任务么,跟工程兵差不多,修河堤,修路,帮郡县官员修陵墓,修营垒,反正就是这些事。但到了东汉时期,征兵制便已经开始渐渐没落,还是因为土地兼并的膨胀发展,自耕农大量破产,或成流民,或依附地主。于是征兵往往征不到兵源,兵源无法保证,征兵制便没落了,渐渐为募兵制而取代。到了东汉末期,为了保证兵源,更是出现了父死子继,世代为兵的世兵制。募兵制与世兵制的出现,从军事角度上讲一定程度的显示了东汉皇权衰落的现象。募兵就是政府出钱,你们愿意当兵的就来。结果,征兵制那些功臣子弟,学者,富贵人家都不愿意参加,你募兵,那些人便更是理都不理了。于是募兵便只能募到流民以及农民。流民是无事可做,为了活命,而农民一年到头种田也落不了多少收成,还不如去当兵,郡县兵又不用打仗,一年的军费也够自己家用了。募兵一般都是终身制,你现在搞个三年义务兵役制,岂不是笑话么?募兵制与世兵制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又对将领形成人身依附,最后大多演变成私家部曲,导致了地方武装势力膨胀,为几年后天下大乱后军阀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经过卢毓的一番开导,自己又生了几天闷气后,刘备终于想通了。自己把河蟹社会那一套生搬硬套到汉代,肯定是不行的。要论政治智慧,十个自己只怕也玩不过大汉这些官僚。刘备忽然间有些心灰意冷。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自己的目标,是想做皇帝,可是,现在一县县令都做不好,将来怎么治理天下?刘备在河蟹社会时看历史看电视剧,很羡慕那些延续几百年的世家门阀,豪门大族,觉得那些才是真正的贵族,真正的名门。什么赵郡李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清河崔氏等等,都是他羡慕的对象,现在的他,却是无比痛恨这些豪门贵族,他已经见识到了这些豪门的初步威力。一个小小的涿郡刘基都斗不过,将来那些称霸一州的豪门巨族,他应该怎么办?自己要获得政权,岂能再让那些世家大族把持郡县,这是忍无可忍的事情!刘备忽然明白历史上曹cao为什么喜欢提拔寒门士子,并下求贤令了。
刘备决定不再想那些对他而言还遥不可及的事情。还是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根基再夯实一点再说。既然在涿县不能做其他动作了,刘备便也迅速冷静下来,摆正自己的位置。那么,尽量发展农业总可以吧? 于是,很多的时间,刘备只是与卢毓,县丞一起制度计划,大部分跟涿县农业有关。劝课农桑,让农民更加积极参与生产。兴修水利工程,让农田得到更好的灌溉。堪测土地,大举烧荒,然后开整出新的田地。最后便是迅速锻炼士兵,以前的县兵交给原来的县尉率领,兄弟会的健卒与刘家男儿,由典韦率领。刘备让典韦用心cao练,精益求精。而后又在全县范围打击盗贼等犯罪行为,治安环境大为好转。 这些事情,刘基看在眼里,各大地主也看在眼里,他们不禁松了一口气。刘备总算再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了。而现在他的所作所为,附合一个优秀县令的行为。于是,这年官员考绩,刘基给刘备定了个优等。而刘备的埋头苦干,一番心血,也得到了全县农民的拥护。现在在涿县种田,能安安稳稳的活命了。许多流亡外地或遁入深山的农民得到消息,又重新回来,到县衙登记户籍,挥起锄头,加入了农民大军的一员。涿县人口逐渐缓慢增加,慢慢兴旺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