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黄巾乱起 (第2/2页)
个时候放他们出来,他们又不能上阵杀敌,能干什么?还有,现在还没打仗,就要朕出血,这,不好吧? 正欲反对,侍中吕疆说话了,皇上您再不解除党禁,释放党人,那些被圈禁在家的党人还有关在洛阳大狱的党人的亲戚,个个都是在地方上有名望之人,关了这么久,朝庭还不给个交待,万一他们心生怨气,投了黄巾军,那可就完啦!皇帝刘宏一听,吓了一跳,真是这么一回事哦,这黄巾军都是泥腿子,如果再搅和进去那些党人,那事情就真严重了。那些党人搞大事不成,偏偏又享有声誉,都是饱读诗书之人,里面懂得兵事之人无数,果真投了黄巾,只怕这天下,真的无救了。一念至此,皇帝哪里还顾得其它,连接下诏,释放党人,发还各地徙徒。又命召集各将领子孙后人以及民间深通战略之人到洛阳公车署接受面试,最后,皇帝还是心痛财物,自己拿出一部分钱财赏赐将士后,又命各公卿大臣捐献马匹粮食等,一同赏赐各军将士。 又依各大臣商议,命卢植为北中郎将,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兵出洛阳,进击冀州张角部;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隽为右中郎将,各领一军,率三河骑士及河南等地精兵四万余人,讨伐颖川波才,以解京师之危,破豫州黄巾后,再南下平定荆州之乱。 又有大臣上表,言袁绍,袁术,深通军事,可以随军征讨。刘宏大手一挥,拜为都尉,随军出征。 朱隽又言下邳孙坚,骁勇善战,在淮泗一带颇有声望,可为佐军司马,刘宏大手一挥,准了。 随侍皇帝身侧的蹇硕眼珠一转,这个危难时候,看来是保举一人,皇帝就准一人哪!既然如此,不若。。。。。。嘿嘿,黄巾势大,咱家看你曹cao怎么死! 于是蹇硕也躬身向刘宏道,曹cao曹孟德,幼读兵书,精通武略,现在在朝中无所事事,可以随军出征。刘宏也大手一挥,准了,随左中郎将出征吧! 曹嵩知道蹇硕公报私仇,欲借黄巾之手除掉曹cao,可是皇帝下令,却也无法,只是瞪着蹇硕直吹胡子。
于是曹cao被拜为骑都尉,到时随皇甫嵩一起出征。 刘宏被下面大臣你一言我一语说教了半天,早就不耐烦了。眼看部署得差不多了。心想我大汉精兵一出手,尔等黄巾贼子还不是手到擒来?好了,天下无事,回宫歇息去罢!于是刘宏打了个大大的呵欠,道:“众卿,可还有事?无事,退朝罢!”说完起身欲走。 下面班中走出一人,大呼道:“圣上,臣保举一人。。。。。。” 话还没说完,就被刘宏打断:“保举谁?朕准了,还有,诸卿欲保举之人,上道表来,朕看过之后,若无意外,一一准了!” 走了两步,又回首道:“尚书拟诏,传命地方,命各地州县自行募兵,以抗黄巾,黄巾平后,朝庭大大有赏!”刘宏心中得意的想道,让各州县自己募兵去打黄巾,嘿嘿,这样,朕即轻松,又不用出钱。大大有赏么,到时国库空虚,各地残破,一句话,不就晃过去了么?大不了对平定黄巾之人赏几个虚职小官罢了。哈哈哈哈! 又有言官出列,奏道:“万岁,自光武以来,各地州县便无募兵之权,此时放兵权于地方,惹以后尾大不掉,难以收场啊!”不得不说,这个言官眼光真准,就是皇帝刘宏这么一个政策,以后各地豪强军阀无数,四处攻伐,导致大汉狼烟四起,分崩离析,从此,三国时代开始,大汉名存实亡。 刘宏不耐烦的挥挥手,道:“没什么,此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黄巾势大,朝庭兵将有限,财政紧张,无法派兵一一平定各地,朕命地方募兵以抗黄巾,即可平定黄巾反贼,又可消耗地方豪强实力,此乃一举两得之良策,有何不妥?至于黄巾彻底平定之时,朕再下诏让尔等自行解散即可,如敢不从,哼,北军难道是吃素的吗?” 众臣见皇帝说得大有道理,不由纷纷点头称是,那言官一想,觉得皇帝今天这话说得太有水平了,自己确实有点杞人忧天了。于是,便躬身退下。放任皇帝离去不提。 刘宏这条政策,要说也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他刚才所说,也极为有道理。可想而知,如果将来真发生了这样的事,那么按照刘宏的处理办法,一定可以迅速解决。只是刘宏什么都猜到了,却没有猜到自己的身体。他不知道自己这些年吃喝玩乐,已经大大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力。他没有看到黄巾彻底平定,便已经闭上了眼睛。等到他一死,朝庭群龙无首,没有一个壮年皇帝的弹压,群臣你看我不惯,我看你不惯,纷纷攻击,朝堂大乱,偏偏他又在继承人上面犯下犹豫不决的错误,结果,让宦官与何进起了冲突,一顿火并,洛阳大乱,让西凉豺狼董卓捡了个便宜。董卓祸乱京师,关东诸侯讨董之后,各地州县各自为政,不服中央管辖的岁月正式拉开了大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