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帝刘备_第八章 动乱前夕(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动乱前夕(一) (第1/2页)

    悠悠一年又过去了,大汉中平五年悄然而来。刘备也不由紧张起来,明年皇帝就要死了,到时自己该何去何从?刘备有些迷茫。是准备洛阳大乱时提兵入京勤王,遏制董卓呢,还是坐待事态按照历史发展?

    说实话,刘备对皇帝还是有那么一点儿感情的,毕竟生死关头,皇帝赦免自己罪名不说,再亲口简拨自己为涿令,虽然自己的罪名是被别人诬陷的。但在中常侍们诬陷其他大臣一诬陷一个准儿的情况下,自己能全身而退,因祸得福,不得不说是皇帝之功。

    但他又对大汉皇室彻底失望。皇帝刘宏把这天下弄成这样子。两个皇子又是年幼,虽然聪慧,但各自背后势力争斗不止。无论哪一个即位,何氏与董氏一派,必定是争得你死我活。不见皇帝刘宏一死,这洛阳因为皇位之争,便乱成一锅粥了么?

    刘备不想卷入这个争斗之间,以他现在宗室的身份,卷入宫室之争,特定四处竖敌,得不偿失。想了半天,刘备还是觉得,这天下,还是由他执掌的好。最多面南称帝了,多多补偿大汉皇室吧。于是刘备迅速决定,自己还是不进京了,坐山观虎斗吧。等到天下诸侯讨董时,自己再提兵入洛阳,捞点好处再说,最起码,这传国玺,自己要捞到手吧?

    多么值钱的一块石头啊,象征着历代王朝正朔传承的玉玺,后世居然失传了,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儿。刘备决定,只要入了洛阳,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这玩意弄到手,自己哪怕是不用,也要把它好好收藏起来,以为后人留下这宝贵的财富。

    刘备命令周禹范统等人严密关注各地情报的同时,也令麾下众将抓紧练兵。一时间,蓟县上空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众臣也曾询问过刘备,是否发生了什么事,刘备却一律不答。徒惹众人胡乱猜测。

    中平五年一样的混乱不堪。正月皇帝方才下诏大赦天下,二月份,太史令便上表,言帝星黯淡,异星直犯紫薇。害得皇帝大怒。差点把太史令给砍了。这帝星黯淡,不是说皇帝不行了,或者大汉天下不稳么?皇帝以为太史令是听了谁的指使,前来诅咒于他。便把太史令下了廷尉。一时间,朝中人心慌慌,谣言四起。会观星的人,都是连夜登高望气。以测将来。

    三月,去年造反的匈奴屠各部声势越来越大,居然率兵攻入并州腹地,阵斩率兵抵抗的并州剌史张懿,搅乱并州。又有黄巾余贼见有机可趁,于河西白波谷重整旗鼓,入犯河东太原两郡。虽然人数不多,却也让两郡太守大为头疼。打吧,汉兵一出现他们就逃,不打吧,不说守土有责,这帮贼子每日里横行乡里,劫掠钱粮,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天下乱成一锅粥,皇帝该玩玩,该睡睡。一点儿也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大臣们再急,却也是无法可施。再说了,这老刘家的江山,你皇帝都不急,他们cao这份闲心做什么?多年下来,皇帝不纳忠言,昏暗如故,一个个忠良之臣,心也渐渐冷了。

    这个时候,一个人站出来了。他就是太常卿刘焉。

    刘焉,江夏竟陵人,汉鲁恭王的嫡裔,鲁恭王刘馀汉是汉景帝第五子,是中山靖王刘胜他哥,所以刘焉与刘备还是挺近的亲戚关系,估计后来刘璋迎接刘备入益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同一个祖爷爷的么。谁料刘备入了川,就翻脸了。世事难料啊!刘焉少年闻名州郡,后以宗室身份拜中郎,后来一步步高升,历任冀州刺史,洛阳令,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这个时候,刘焉也正为天下动荡心烦不已。该说的也都说了,也不好再多说了,再多说,只怕会有人认为他别有居心了。这宗室也是难做啊。于是刘焉觉得洛阳是非之地,自己还是远离这里,另寻一处安身立命的地方算了。

    当下刘焉便向皇帝上了道表,说这天下四处****,战火不休,都是因为刺史权力太小的原因。刺史权轻无威信,于是便即不能平定叛乱,又因用人不当不能安抚百姓,而导致天下叛乱纷纷。我看不如每州设置州牧一职,总领一州军政大权,任命有清廉名声的朝庭重臣担任。这样的话,州牧负责本州政事,估计天下可定。

    当时天下划分十二州又一部,这并不是行政区,而只是监察区。剌史,刺者,刺探也,史者,为天子所使也。每州刺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监督刺探各州下属各郡县官员有无违纪犯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