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帝刘备_第十二章 帝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帝崩 (第2/2页)

部队闻得此事,逃的逃,降的降。旬日之间,困扰大汉数年的张纯叛乱,不战而定。于是刘虞上表皇帝,请求解散因为征讨叛乱而聚集起来的部队,只留下讨虏校尉公孙瓒率了一万步骑驻扎在右北平,以作防备。

    张纯等逃到塞外。只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好一派草原风光。只可惜他们是逃命,而不是旅游。逃了一阵,都有些受不了了。没怎么受过这种苦的他们,只觉得被人追杀的感觉真不好。最先崩溃的是张纯部下,亲信哗变,一刀一个把张纯张举砍翻在地,然后割了首级,兴冲冲回关内找刘虞领赏去了。只余下张纯张举无头之尸摆在草原上,天葬了。

    刘虞一来,便显示了他高超的政治素养和过人手腕。上任没多久就不费一兵一卒轻松摆平叛乱,还把匪首的首级都拿到了,真是牛啊!在幽州,刘虞的声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俗话说,几家欢乐几家愁。刘虞高兴,公孙瓒自然便不高兴了。以前统领好几万人的风光没了,现在手下只有万把人。这还不说,刘虞更是让他颜面无存,威信扫地。自己打生打死好几年,却被刘虞一来便摘了胜利果实。怎么想公孙瓒也想不通自己错在哪里?于是暗中对挡了自己升迁之路又与自己政治理念截然相反的刘虞愤恨不已,视为生平大仇。

    三月下旬,皇帝刘宏某天连御数女后,感觉头昏眼花,全身发软,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于是连忙召太医诊断。

    结果太医苦着一张脸,悄悄告诉中常侍张让等人。言皇帝沉迷酒色,身子已经被淘空了。估计不行了,最多用药吊命,也不过一月之数。

    张让等大惊,皇帝一死,他们依靠谁去?那些朝堂大臣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等的。命苦啊!张让等人想到皇帝死后,自己凄惨的命运,不由在殿外大放悲声。却是惊动了皇帝刘宏。皇帝闻到张让等哭声,知道自己只怕不好。不过毕竟做了这么些年皇帝,一直面对天下人的指责,还玩得这么自在逍遥,皇帝这脸皮功夫和心理承受能力倒也锻炼出来了。再说,他对自己这身体,心里也差不多有数。当下皇帝也不惊讶,只是想,朕玩了一辈子,也值了,现在临死之前,却是要好好考虑这大汉江山如何传承下去。

    皇帝一生女人无数,虽然曾经有数位嫔妃替他诞下后代,但在大汉,皇子与农家之子一样不好养活。到得最后,皇帝子嗣单薄,只有二位皇子一位皇女。能继承皇位的,便是何皇后之子刘辨,王美人之子刘协。刘辨十四岁,刘协九岁。刘辨自生下来后,因为自幼病痛不断,便寄养在一个道士家里。到后来再接回皇宫的时候,却发现这孩子在外面待久了,性子玩野了。挺活泼,但却太过于轻佻,无一点皇子威严气度。

    再看看董太后亲自抚养的皇子刘协,因为从小就接受皇室教育,聪明乖巧不说,更是在大臣面前一点儿也不露怯,应答得体,进退自如。皇帝便有心想立刘协为太子。只是自古立嫡立长,然后才是立贤。而今何皇后未曾失德,大舅哥何进又是大将军,执掌天下兵权,小舅哥何苗是车骑将军,也是威权赫赫。这要是不立他们外甥刘辨为太子,闹将起来,如何是好?

    立嫡子刘辨吧,担心刘辨没本事,将来大汉江山被外戚把持,又是动荡不安。立庶子刘协吧,虽然放心刘协的能力,却又担心以何进为首的朝臣不肯。这又是一场争斗。思来想去,犹豫不决之下,皇帝想到一人,不由眼睛一亮。

    那人便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大太监蹇硕。要说太监弄权不错,可是太监也是最忠于皇帝的人。没办法,他们所有权力都来自于皇帝,生死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蹇硕以上军校尉统领西园八校,这是京师乃至天下都不可忽视的一支军事力量。把皇子刘协托付于蹇硕,应该没有问题吧?将来如果何进敢闹事,皇帝眼中寒光一闪,哼哼,那可就别怨朕心狠。

    皇帝刘宏虽然混混沌沌过了一辈子,但快死的时候,仍然最是关心他老刘家的江山。心中定下未来皇帝人选后,又暗自琢磨开了。益州有刘焉,幽州有刘虞,都是宗室股肱,忠心老臣,他也就放心了。可是,还有其余大州呢?荆州,扬州等地,都是天下大州,这些地方不能乱啊。

    于是皇帝又命蹇硕过来,口述遗旨一封,封于密匣,言新帝即位,可拆开按旨行事。又呼过二子一女,淳淳叮嘱一番,而后带着深深的遗憾,溘然而逝。

    嘉德殿中顿时响起惊天动地的哭号之声。

    中平六年夏四月,日食,太尉马日磾罢,拜幽州牧刘虞为太尉,进封容丘侯。丙辰日,皇帝刘宏驾崩。

    PS:今晚还有一更,手上有推荐的朋友,请投点票,谢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