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帝刘备_第十三章 新帝即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新帝即位 (第2/2页)

丢了不说,亲族也是被杀得干干净净。真是可怜。

    董太后侄骠骑将军董重与何进争权,董太后因为自己抚养的皇子刘协没有被立为皇帝,心中有怨气,现在董太后想干涉下朝政,又受到何太后的压制,心中更是不爽,一次与何太后吵架,扬言威胁要骠骑将军干掉大将军何进,然后再要何太后好看。本来这也是气话,谁知道何太后一介妇道人家,竟然当真了,她真的害怕董太后这样做,那自己和何家,就都完了,于是便派人通知何进,让他防备董重,结果何进也是个狠人,马上就下手了。先是上表皇帝,说董太后是藩国的王后,按祖制不能住在皇宫,要迁董太后回河间。

    为什么呢?董太后是先帝的娘亲,但先帝的生父并没有被追封,先帝只是继承恒帝的皇位而已,所以董太后仍然是藩国的王后。而后何进又派兵围了骠骑将军府,董重吓得自杀,到了六月,董太后又惊又怕之下,竟然心脏病突发,被何进给吓死了。这样一来,朝堂与市井之间,暗暗传何氏不能容人。先帝尸骨未寒,你就逼死先帝的表哥与生母,这也太毒了点吧?六月,谥先帝为孝灵皇帝,葬文陵,何进怕有人如蹇硕那样对付他,竟然称病,不去陪丧,也不送葬,作为皇帝的大舅哥,当今天子的亲舅舅,这样行径,使庙堂群臣与市井之辈大失所望。何进渐渐开始失去民心人望。

    灵帝丧事,刘虞与刘备等俱派人进京陪丧,他等宗室,又在外为臣,不敢擅自回京,也只好这样表下心意了。他二人的行为,得到了群臣的赞赏。

    皇帝刘辨即位后,打开灵帝所留遗旨。里面内容原来是教新的皇帝如何保住大汉基业。里面淳淳教诲,言外戚宦官皆不可足信,唯一所依靠者,只有刘姓宗室。如今宗室势力已经被大大削弱,已经不太可能有造反的行为。灵帝在遗旨中忏悔,言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把大汉的江山弄得疮痍满目,烽烟四起,死后无面目见祖宗,只能说几句毕生经验来弥补下。现在天下大州,益州幽州都是由刘姓宗室担任州牧,让新皇帝放心。然后又察宗室中刘表,刘岱,刘繇,刘备等人都是一时才俊,可堪大用。本来灵帝是想着要提拔他们的,但不提拔是等着让新皇帝来提拔,好让他们感激新皇帝的恩德。

    里面分派职务如下,刘表可为荆州牧;刘岱可镇兖州,刘繇可镇扬州,其中特别提及了广阳太守蓟侯刘备,言刘备文武全才,忠心可用,可拜左将军,授符持节,为新任皇帝带兵。这样一来,天下大半基业便仍然在刘姓皇族之手,万一将来新皇帝有难,也可离洛阳而奔各方宗室诸侯。如此则可保大汉天下无事。

    灵帝一生,没有怎么管过政事,里面所说的,虽然有些想当然,但也算是有些眼光。如果这些皇族都没有异心,或者不出意外的话,那么新皇帝简直就是高枕无忧。灵帝不是神仙,算来算去,没有算到刘焉去了益州,却是有了野心,刘岱死于黄巾,刘虞死于公孙瓒,刘繇死于袁术孙策,刘表守成之人,只有一个最有能力的刘备,却也是窥视着这大汉花花江山。。。。。。

    皇帝看到灵帝在遗旨里唠唠叼叼,字里行间哪是一个皇帝所说话的语气,分明是作为一个父亲,不放心他的儿子,不放心他所传下的基业,而饱含担忧与温情的劝导与教诲。小皇帝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皇家再无亲情,他也只是十四岁的少年。骤登高位,使他这段时间迷茫惶惑不已。心中充满了孤单和不安。

    他的父亲,灵帝从来就没有把他当成接班人培养过,所以,小皇帝根本就没有心理准备,这段时间,简直就是手脚大乱,还好这段时间治丧,诸多政事由百官处理。

    小皇帝看着父皇的遗旨,觉得听父皇的话,一定不会错。又想,父皇言这几人都是帝国基石,栋梁之材,那有机会便见见他们,然后再任职吧。想到这里,又想起父皇在遗旨中言,新帝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威严,这样诸大臣才会敬畏。当下便轻轻放下遗旨,在空荡荡的大殿中摆出各种姿势,演练起与诸位大臣见面的情景来。

    PS:多谢痴艳书友的打赏,不胜感激!第二更完毕。明日继续二更,请大家支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