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清君侧(二) (第2/2页)
诛杀了宦官,天下传唱他美名的荣耀,但毕竟性格软弱,摇摆不定,迟迟不能下决定。 袁绍又来劝何进,说,算了算了,大将军您迟迟不行动,是不是面对太后,有些为难? 何进点点头,说是啊,太后不肯我行此杀戮之事,我也没办法啊。 袁绍又说了,您放心,我给您支一招,保管有用。现在天下各地都痛恨宦官,您是大将军,索性征召各地猛将豪杰,带兵前来京城,就以清君侧的名号,把宦官,最起码是十常侍通通杀死。这样一来,宦官死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宦官一除,天下必然人人称快,这又是您主持的,到时您一样会获得天下人的赞扬。又有名又有利,一举两得之事啊! 何进一听,又不让自己出力,又可坐享其成,这么好的事情,傻子才不会不干。就是这样了。反正征召天下精锐,自己是大将军,一句话的事情而已。这样,自己也不用去面对太后的责问了。想到这,何进大喜,越看袁绍越顺眼。当下便封官许愿,说本初啊,你真是智谋之士,不愧累世公卿啊,行,这次你替我立下大功,你就去做司隶校尉吧! 袁绍大喜,即报了自己大仇,又还能升官。这司隶校尉可是实打实的大官雄职,执掌京师及三辅等地,持节。监督包括三公在内的百官以及负责京师和三辅地区的治安。手下有一千多直接部队,还可间接指挥其他部队。不得说权力不大。历史上的曹cao夺取大权后,首先也是自己先领了司隶校尉一职,刘备也曾封张飞为司隶校尉,足见此职务的重要。 袁绍当了司隶校尉,何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谓是皆大欢喜。只有大将军府主簿陈琳知道了这件事,劝何进说;“您是谁?您是权倾天下的大将军啊!负天下威望,执掌兵权,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以说是为所欲为啊。对付小小宦官,您只要一声令下,然后部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当机立断,那么,宦官必然覆灭,这样上体天心下顺民意的目的就算达成了。如今您居然还要征调外兵入京?这岂不是摆明了告诉有野心的诸侯,您这能力不行,搞不定宦官么?否则,怎么要征地方精兵入京师了?”
忠言逆耳,陈琳说得挺有道理,结果一说何进能力不行,这就揭何进伤疤了。何进出身不好,又没什么能力。却最听不得人家说他能力不行。当下悖然大怒,把陈琳骂了个狗血淋头,赶了陈琳出府。 陈琳灰溜溜的出了大将军府,心想,算了,去袁绍那吧,地方军入京师,只怕要有大乱,现在袁本初是司隶校尉,我得提醒他下。 袁绍闻得陈琳来投,心中大喜,这陈琳陈孔璋,可是当时名士,一手文章写得极为出色。当下出来迎接陈琳。让陈琳担任自己的掾吏。陈琳把自己的担忧与袁绍一说,袁绍倒是认真的听了。可是听完就算。他认为自己是司隶校尉,又掌西园一校禁军,曹cao淳于琼等都与自己交好,外兵就算来了,能奈自己何? 想法是不错,只是他不知道来的是谁而已。 当时还有一个人表示了担忧,就是曹cao。曹cao认为,宦官自古就有,只是他们不应该像现在的十常侍一样拥有这样大的权利和宠信。要杀了他们,直接让廷尉来处理就行了,这么简直的事,还纷纷攘攘的征调外地部队,搞得天下人皆知。这样一来,朝廷威信扫地,事情也会泄露出去,这事,只怕会失败啊! 何进一意孤行,召外地部队,召谁呢?当然,陈琳走后,何进脑袋清醒下来,也明白陈琳讲的有道理,那么,就召几个人带兵来,要他们低调点,这样,天下人就不会说自己能力不强了吧?何进这掩耳盗铃玩得挺好,挺阿Q。他拟定了二人,董卓和丁原。原因无他,董卓带兵就驻扎在河东郡,丁原离京师也近。让他两个快点来,搞定了宦官快点走,以免夜长梦多啊! 本来还有幕僚向他推荐了刘备,只是何进与刘备根本就不对头,他倒认为,要是刘备来了,只怕带头捣乱的就是刘备。再则,幽州与洛阳,关山远隔,等刘备来了,宦官们的尸骨只怕都烂了。还是算了吧! 远在幽州的刘备,却是想不到自己成了何进心中小肚鸡肠的人,要是他知道了,只怕会哭笑不得吧? 最好的一次挽救大汉的机会,就这样悄然无声的溜走。我们可以想像,要是刘备入京,最起码董卓不敢放肆乱来吧? PS:第二更结束,明天继续二更,可能三更。谢谢兄弟们的大力支持,道人缺票,据说,下周可能会有推荐。大家多多支持下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