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帝刘备_第七十一章 马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马邑 (第2/2页)

位置在哪里,但平城就是后世的大同,这一点,肯定是没错的。到时找到煤矿了,用来取暖也好,炼钢也好,反正用处大了去了。而且,南华老道士喜欢炼丹,这种人,应该就是最早的化学家了,到时给他点思路,让他多试验试验,没准能给自己一个惊喜也不一定呢。刚好凋寒此次也随军,刘备便把她留在大同,陪同王横一起寻矿。

    其实,早在西汉,就有人开始用煤饼炼铁了,只不过,发现的人也只是知道用这种黑土炼铁,会比柴火木炭要好而已,既没有大规模利用,也没有上报之于官府,却是可惜了。

    至于赵亮,后来刘备找了个机会,详细的了解了下赵家的事儿,意外的发现赵家最早也是军人世家,自战国李牧时期,赵家子弟便一直活跃在对外夷族战场上,是以在雁门当地,久享大名,威望甚隆。于是便特意上门探望赵亮之父,赵氏族长赵谦,老赵头听闻大汉宗亲左将军刘备来了,不顾年迈,亲自拄根拐杖在家门口迎接。刘备在一群人左拥右簇之下来到赵家,一看老赵头这一大把年纪,连忙翻身下马,亲自扶住赵谦,一起进入赵宅。

    刘备在大汉活了几十年,但好歹也是后世的三好青年,又自幼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尊老爱幼的这个传统他可一直没忘。再说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汉王朝,对老人可是好得没法说。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可以说就是从大汉逐渐开始形成的。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大汉政府便下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的老人,均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后来这一年龄又降到70岁,每年秋天,地方政府人口普查,然后对这些老人举行隆重的授杖仪式,给予一系列待遇,政治上享受六百石,见地方官不拜,可以行走驰道旁边;生活上每年十月会赐酒rou,还免徭役,法律上,凡对持杖的老人谩骂,殴打,拘禁者,以弃市论,就是斩立决。可以想像汉代老人的幸福生活,比起现代社会,都要来得好。

    赵谦没有七十,但也年过花甲,是以,也是地方三老之一,三老是由50岁以上,能使人向善,在当地有一定的号召力的老人担任的。刘备如此尊敬老者,让后面的诸人很是感慨,赵亮更是激动得不得了。赵谦虽然年迈,但毕竟是入伍当过兵的军汉,身体还算硬朗,刘备在赵家吃了顿饭,又赐下酒食钱粮,亲笔替赵家提字“孝义之家”,又好言抚慰了一阵,方才离去。

    赵家是大同第一号地头蛇,刘备需要做出如此姿态来向所有人表明他的态度。当然,刘备的功夫也不是白费的,第二日赵亮便来找刘备了,赵老爷子在刘备走后,把赵亮训了一顿,无非就是自己身体还好,小孙子也可以由府内奴婢照顾,让他去跟着刘备。因为以他几十年的阅历,跟着刘备,绝对是有前途的,赵家死的死,残的残,以后,就只能看赵亮的了。

    赵亮来投,刘备自然高兴,他让赵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赵亮使书于雁门各地赵家偏支或与赵家交好之家族,为刘备大军铺路。在刘备心中,兵不血刃的下并州,这才是完美境界。

    第二日,大军分为三路,典韦领兵一万,直往强阴,张飞领兵一万,往定襄去了,刘备自领中军,使关羽典忠为先锋,直下雁门关。

    在刘备心中,夺下雁门,然后袭占太原,这才是最最重要之战略目标,在太原站稳脚了,南可入司隶,东可与幽州本部一起夹击冀州,与兖州更是近在咫尺了。打通了这一条道路,对刘备以后的战略布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标志着,刘备的势力范围,正式扩充到了大汉腹心地带。以前刘备远在幽州,地处边疆,消息闭塞,中原的各路诸侯,就算还记得这位大汉宗亲,估计也没太多人把他当回事。而现在却不同了,刘备进了并州,便表明着,中原各路群雄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也要掂量掂量刘备的分量了,远在幽州时的影响力,自然不能与插足中原腹地强。

    就在刘备兵临马邑时,前后捷报传来,典韦凭着赵亮的书信,稍微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便兵不血刃的轻取强阴;张飞则是劝降不成,恼羞成怒之下,下令强攻,一日而下善无城。

    刘备接报,面无表情,大手一挥道:“出发,目标马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