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争阴云 (第2/2页)
。 可以说,这个时候,中国与美国都在竭力阻止战争爆。 当天下午,戚凯威回到北京。 按照腾耀辉的安排,总参谋部调拨出一批人员,成立由牧浩洋直接领导的临时军事决策分析小组。 在戚凯威的帮助下,牧浩洋在当天下午提交了第二份分析报告。 综合埃及与叙利亚的军事实力,以及两国的备战情况,特别是在二零三六年之后,针对可能爆的战争进行的军事改革,牧浩洋在提交给黎平寇的报告中明确提到,埃及与叙利亚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非常大。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给予的军事援助,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了埃叙两国的信心。 当时,杜小蕾还在飞往美国途中,向黎平寇提交了一份国际形势分析报告。 按照外长的分析,埃及与叙利亚除了在军事上有冒险的基础之外,在中东地区的国际局势上也存在冒险的可能性。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扩张行动,极大的增强了两国的外交信心。 说得直接一点,埃及与叙利亚领导人很有可能相信,中国不会让他们战败。 综合这两份报告,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在完成军事动员之后,埃及与叙利亚很有可能在中国与美国采取行动之前动战争。 这个结论,与黄瀚林回来的第一份报告完全吻合。 虽然在与黄瀚林会晤的时候,纳杰夫高度赞扬了中国维持和平与稳定的措施,表示埃及将审慎处理这起事件,不会打第一枪,但是他没有对是否采取军事行动,或者因意外因素引冲突做出任何承诺。 说得直接一点,纳杰夫依然在向战争前进。 用黄瀚林的话来说,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即埃及暂时停止军事动员,纳杰夫都没有做出让步,而是以以色列已经全面提高了军事动员、以及摩萨德必须为生在大马士革的刺杀事件负责为由,坚持进行全面军事动员。
当时,纳杰夫做出的唯一让步就是:接受由阿拉伯国家出面进行调停。 受此影响,当天下午,沙特阿拉伯、约旦、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与阿曼均表示愿意出面调停。 当天晚上,约旦国王就亲自,号召以色列、埃及与叙利亚派遣高级政府官员,到安曼进行磋商。随后沙特阿拉伯王储飞往开罗,向纳杰夫提出调解方案,阿联酋迪拜酋长则飞往大马士革,会晤阿萨德。至于以色列方面,则是由科威特埃米尔亲自出面,向以色列总理提出和平建议。 当然,也有不和调的声音。 在刺杀事件生后,伊朗就大肆鼓吹战争宣言,号召伊斯兰世界全体动员起来,彻底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伊朗总统则通过电视讲话表示,伊朗将无条件的支持埃及与叙利亚向以色列动战争。 可惜的是,伊朗的声音,根本没有受到重视。 纳杰夫就不用多说了,他打的是“大阿拉伯主义”旗号,而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反而是阿拉伯国家的主要威胁。不管在什么时候,纳杰夫都不大招理伊朗,而且从来没有对伊朗进行过正式访问。从政治上讲,如果纳杰夫想要团结所有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就得与伊朗划清界线。 虽然阿萨德比较热心,但是在是否接受伊朗援助的问题上,他也表现得很低调。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场由纳杰夫一手导演的地区危机,叙利亚要想收回戈兰高地,主要得依靠埃及,而不是伊朗。如果叙利亚与伊朗走得太近,肯定会破坏埃叙关系,对叙利亚没有任何好处。 只是,伊朗的出现,已经使局势进一步恶化。 要知道,纳杰夫与阿萨德可以不理睬伊朗,但是那些伊斯兰极端组织,肯定会把伊朗当成领袖。更重要的是,这些极端组织不但存在于伊朗,也存在于包括埃及与叙利亚在内的大部分阿拉伯国家。 当天晚上,在中美双方积极斡旋的时候,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以及伊朗都生了大规模示威游行,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在极端组织的鼓动下打出了“消灭犹太复国主义”的旗号,喊着各种各样的口号,包围了西方国家使领馆与政府部门。 受此影响,这些国家不得不重新启动全国管制条例,让国家进入管制状态。 也就在这个晚上,欧盟与俄罗斯也站了出来,宣称将用积极有效的行动,共同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只是,战争阴云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愈浓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