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二十二章 大决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大决战 (第1/2页)

    天黑后,在谁也无法阻止的情况下,埃以两军的全面碰撞开始了。

    继下午的装甲遭遇战后,上半夜的时候,以军的三个装甲旅在奈赫勒北面、侯顿丁干河的干涸河床上,与埃及陆军第三集团军的第三装甲师、第十五步兵师、第三一一独立装甲旅遭遇。

    这是整个西奈半岛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装甲会战。[bsp;以色列的三个装甲旅拥有二百八十七辆主战坦克与五百二十四辆装甲战车,埃及军队则投入了四百六十四辆主战坦克与六百六十八辆装甲战车,双方还各动用了数百门火炮、上千具反坦克导弹。

    这场战斗也暴露了以军的战役部署。

    联系白天的作战行动就能发现,以军意图通过围攻第五站,迫使埃及军队增兵,然后以越野行军的方式,动用两个装甲旅突击舍特,切断埃及军队的后勤补给线。达到目的后,埃及军队肯定会阵脚大乱,开始向舍特方向增兵,并且收缩防线。这个时候,在奈赫勒附近发动一场决定性的进攻,就能打垮埃及军队。

    可惜的是,以色列国防军的计划太完美了。

    在第五站与舍特方向上的战斗都没有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攻打奈赫勒,显然是最为糟糕的行动。暂且不说三个装甲旅能否击溃第三集团军的主力,即便能够,以军也不可能占领奈赫勒。再退一步,即便以军占领了奈赫勒,因为第一集团军在奈赫勒西面,东面只有第三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以军的大纵深突击也难以达到战役目的,埃军有足够的能力在奈赫勒方向上发动反击。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以军平白无故的把三个常备装甲师消耗在了没有意义的地方。

    问题是,埃军的处境也不大理想。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在守稳了第五站之后,由第一集团军出动主力部队,从一号公路线东面向北穿插,首先打掉第五站附近以军的后勤补给线,迫使以军向西运动,然后由第三集团军主力沿三号公路线向北挺进,利用以军防线空虚的机会,在二号公路线上站稳,再围歼西面的以军主力。

    打成功的话,这场战役在两天内就能结束。

    在主力全部覆灭的情况下,就算以军还有足够多的兵力,也只能退守边境防线,埃军将顺利收复西奈半岛。

    可惜的是,第一集团军的穿插行动没有打成功。

    结果就是,在第三集团军的主力按计划北上的时候,以军没有向西运动,主力仍然集中在三号公路线附近。

    干涸河床上的战斗,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

    当天晚上,以军就投入了五个装甲旅的预备队,埃军则陆续投入了第三集团军的最后一个独立装甲旅、第一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以及在二十六日下午才到达奈赫勒的三个预备役步兵师。

    如此多的兵力投入,让任何后方调度与指挥都变得毫无用处。

    要知道,当时双方都动用了电磁干扰,还使用了电磁武器,后方与前线的通信联络时断时续,后方指挥官根本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前线情况,也无法向前线指挥官下达命令,自然无法干预战术行动。

    结果就是,绝大部分时候,必须由前线指挥官单独做出决断。

    在这方面,埃军显然比不上以军。

    可以说,就算放眼全球,以色列国防军基层军官的素质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大部分都有实战经验。哪怕在过去几十年内,以色列国防军的唯一敌人是非政府的武装组织,比如黎巴嫩真主党与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可是在每年、甚至每个月都有仗打的情况下,以色列军官非常清楚应该怎么指挥士兵作战。

    相对而言,埃及陆军的情况糟糕得多。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陆军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即一九九一的海湾战争,而且是以联军的方式参战,没有做出多大贡献。在过了四十多年后,当时的基层军官要么退役、要么成了将军。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埃及军队中几乎没有一名军官有实战经验,很多军官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部队是个什么样子。虽然通过前期的几场恶仗,基层军官得到了锻炼,但是与以色列军官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

    如果不是前线军官表现出色,以色列国防军根本坚持不到清晨。

    别忘了,埃及军队在这块战场上总共投入了近十万地面部队,而以色列国防军只动用了不到四万兵力。

    巨大的兵力差距,不是依靠基层军官的素质就能加以弥补的。

    更重要的是,埃及官兵在这场战斗中也表现得非常英勇。虽然战术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并没有出现溃逃现象。归根结底,通过前几次战斗,特别是在装甲战中,埃及军人获得了必要的信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