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二十二章 大决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大决战 (第2/2页)



    信心到底有多么重要?

    如果没有信心,那么当天晚上,埃及军队就会像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那样,在以军发动反击时迅速崩溃。

    有了信心,也就有了胜利的希望,也就有了战斗下去的动力。

    当然,这种信心,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对现有武器装备的信任,即埃及军队已经通过实战证明,中国提供的主战装备比以军的更加先进,埃军军队在数十年来,第一次获得了装备性能上的优势。

    这个晚上,在第五站方向上,埃军也发起了反击。

    依靠第一集团军增派的步兵师,埃及军队在夜间十点左右冲出防御阵地,再次挑战不远处的以色列国防军。

    当时,以军的重点已经放在了东面的战场上。

    面对埃及军队不顾一切的反击,以军只能稳步撤退,毕竟在此之前,以军一直在进攻第五站,没有构筑防御阵地。事实上,以色列国防军根本没有在第五站附近构筑防线,而是希望通过进攻压迫埃及军队,大不了就在主动撤退之后,通过运动战打败埃及军队,固守防御不是以军的打法。

    问题是,到了二十六日夜间,以军根本没有打运动战的资本。

    原因就是:以军的后勤补给已经达到极限,围攻第五站的几个旅没能在埃及军队发起反击之前获得弹药与燃料补给。

    拿第二步兵旅来说,当时剩余的燃料只够坦克与战车行进一百多公里,而剩余的穿甲弹平均分配下来,每辆坦克只能分到八枚,而离第二步兵旅最近的补给站,还在东边五十多公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当时计划送往第五站的物资已经被截留,提供给了东边的作战部队。

    以军不撤退的话,不但有可能被埃军击溃,还很有可能被埃军包围。如果埃军打得积极主动一些,就会绕过以军防线,直接穿插到后方,切断以军的补给线,然后出动一支装甲部队,哪怕只是一个装甲营沿着二号公路线向东突击,就能在几个小时之内,端掉以军设在沿途的所有补给站。

    只有主动撤退,收缩防线,才有希望拖住埃及军队。

    问题是,主动撤退,绝对不可能击败埃及军队。

    如果一直退下去的话,以军仍然有可能被埃及军队包围。

    结果就是,在其他部队撤退的时候,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留下断后,对埃及军队发起了反冲击。

    必须承认,王牌部队就是王牌部队。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吉瓦提”旅都能发起反击,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然后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冲向埃及军队的钢铁洪流。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吉瓦提”旅的三千八百名官兵里面,只有不到一百人撤了出来,包括旅长、六名营长、十一名校官在内的一千七百余名官兵阵亡,剩余近两千名官兵都是在战斗到弹尽粮绝、或者负伤失去作战能力的情况下被埃军俘获。

    “吉瓦提”旅也成为这场战争中,第一个被整建制歼灭的以军旅级部队。

    后来,“吉瓦提”旅的军旗被埃及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为埃及军队历史上最为醒目的战利品。

    “吉瓦提”旅的自我牺牲,为其他六个旅争取到了撤退机会。

    问题是,埃及军队的进攻仍然没有被打退,而且以军在西奈半岛上的活动空间被压缩了将近一半。

    这就意味着,如果第三集团军取得突破,以军主力将被埃及军队包围。

    二十七日凌晨,在战线已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塞迈德方向上的以军发起进攻,开始向西突击。

    只是,以军首先得冲破第十三步兵师的防线。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防线。

    在进行战役部署的时候,戚凯威最重视的就是塞迈德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因为他早就意识到,决战打响之后,以军肯定会从该方向上冲击第三集团军的右翼,所以除了让第十三步兵师加强防御强度之外,他还在这边投入了一个预备役步兵师,并且围绕塞迈德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

    戚凯威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拖住以军反击部队两天就行了。

    打到天亮,以军仍然没有能够在塞迈德方向上取得突破。

    此时,“吉瓦提”旅已经全军覆没,从第五站撤下来的六个旅后退了五十多公里,而埃及军队依然在后面紧咬不放。奈赫勒方向上,第三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已经取得重大胜利,参战的以军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装甲力量,而埃及军队的预备役步兵师及时上前,有效支援了主力部队。

    可以说,以色列军队离战败只有一步之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