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高歌猛进 (第2/2页)
中,多用途作战平台的性能就不怎么样了。 不是动能反坦克导弹的威力不够,而是在防护性能上,多用途作战平台只达到了步兵战车的级别,即只能抵挡小口径穿甲弹。如果被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击中,后果肯定会非常严重。 战线上,印军的死守很快就变成了无谓牺牲。 在战线被中队突破之后,很多印军既没有继续抵抗,也没有逃跑,而是留在了阵地上,等待中队收容。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向中队投降。 在这场战斗中,至少有七个印军步兵营成建制投降,而且是由营级指挥官率领全营官兵集体投降。 这个结果,恐怕连戚凯威都没想到。 到了当天傍晚,第十三集团军就攻入了珀丁达,占领了中央火车站。 仅仅用了十六个小时,中国陆军就在印度境内突击了一百多公里,占领了印度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中心。 当时,不但印军指挥官不敢相信,连美军顾问都觉得难以置信。 要知道,美国援助给印度的都是美军现役的主力装备,坦克以m27a1为主,还提供了大量的反装甲武器。战争爆发前,美军顾问估计印军至少能在边境防线上坚持一周,有很大的把握守住珀丁达。 显然,这个结果与美军顾问的预测截然不同。 摆在印军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守住新德里 当然,美军顾问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即中国陆军的主战装备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陆军,拥有了跨代优势。这就好比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海湾战争一样,美军的m1a1能够毫不费力的干掉伊拉克的t72。这种装备性能上的代差,很难通过数量弥补,美国陆军根本比不上中国陆军。 显然,美国陆军必须尽快装备新式主战平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到了十日夜间,印度当局必须得做出一个决定:继续留守新德里,还是赶在中队打过来之前离开。
以当时的情况,没有任何人相信印军能够守住新德里。 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中国陆军继续推进,能在两天之内攻占新德里,印度陆军连拼死抵抗的机会都没有。 只是,到了下半夜,战局出现了转折。 不是印度陆军反败为胜,而是中队在攻占了珀丁达之后,没有向新德里进军,而是开始扫荡周边地区。 这也正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占领了印度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之后,第十三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切断新德里通往克什米尔地区的交通线,为巴基斯坦创造攻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机会,因此首先就得扫荡珀丁达周边地区。 鉴于先头部队在进攻中的突出表现,第十三集团军把作战部队拆编成了突击集群。 当时,每个突击集群由一个装甲营或者坦克营为核心,配备三十到四十辆反装甲作战平台,再辅助一个机械化步兵营,配备四十辆以上的多用途作战平台,在后方则由炮兵营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也就是说,一个突击集群的前线作战兵力还不到一千人。 看上去,作战兵力并不多,可是战斗力绝对足够强大。以十日的战斗来看,一个突击集群的战斗力超过了一个印军装甲师。如果在开阔地带作战的话,甚至能够打垮两个印军师的装甲部队。 十一日凌晨,第十三集团军就派出了六支突击集群,分别沿着铁路线推进。 天亮后,第十三集团军由派出了四支突击集群,分别沿着公路线推进,并且在后方组织了四支突击集群充当预备队。 这一情况,立即被印军发现了。 似乎,印军也因此看到了希望。 当时,连美军顾问都认为,中队太托大了,在战线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就让主力突击部队分散作战,等于主动给了印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消灭第十三集团军的突击集群,那么印军就有希望守住新德里,甚至有希望在本土防御作战中击败中队。 果真如此的话,印军就有希望重创中国陆军,改变战场局面。 当然,即便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只要能够消灭几支突击集群,也能极大的提高印军官兵的士气,打破中队无法战胜的神话,迫使中队的指挥官采取更加保守的战术,从而挫败中队的锐气。 为此,印军开始了积极准备。 第一百零一章高歌猛进 第一百零一章高歌猛进,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