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借鸡下蛋(四) (第2/2页)
但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足球发展的道路也不一定。 虽然这条道路本身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成分,但职业足球的领域谁也无法完全抛弃这两个字。反正中国足球已经那样了,谁会在意它再畸形一点呢? “这些就是您全部的要求吗?年龄、归属、基本功和兴趣,我说的对吗?”乌维一直很认真的在听李响的要求。 “没错,但这些只是硬性要求。我还有很多的附加要求,这些附加要求可以帮助你选择到那些我想要的人。” 李响所谓的附加要求其实主要就是这些小球员现在所处的环境,同样有三点。 首先,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优先。 这倒不是因为李响同情心泛滥,一个对过去的“自己”都不会掏钱帮助的人,不会用同情心代替冷静的思考。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条,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更懂得感恩,他们会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环境而不停的努力。一旦他们成功了,也会记住是谁给了他们成功的机会。 当然,这肯定不是绝对的,因此李响只把它作为一条参考标准和附加要求。 其次,文化课成绩优异、有外语特长的优先。 足球除了实战,还有理论。到了德国,李响也会想办法安排语言课和文化课,但那毕竟不是重点。因此,李响只能希望这些孩子在国内时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化课知识,最起码也要有同年龄孩子的阅读理解判断能力。 最后,这些孩子应该开朗活泼,有一点独立的能力,不至于离开父母后,就完全无法适应国外的环境。 李响会帮助他们,但他还有法兰克福的成年队,时间有限。至少在球队还没有上轨道之前,他的时间主要还是放在联赛和欧洲赛场上。法兰克福强大了,成为豪门,这些孩子的成功几率才会更高。
整整三个小时,李响和乌维从傍晚一直聊到夜幕深沉,连饭都没有吃。即便如此,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没有谈妥,乌维表示自己会回去拟一份文件出来,但也同时声明不会让李响签字,更不会和法兰克福俱乐部有任何关系,只是作为一个方便谈判的文字性记录而已。 送走乌维,李响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今天,他终于还是走出了“借鸡下蛋”这一步,无法回头的一步。 这件事,把法兰克福俱乐部、这些孩子、李响个人,甚至是中国足球的未来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从第一个孩子进入法兰克福俱乐部开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果李响在法兰克福俱乐部失败了,从主教练的位置上下课了,他无法再负担这些孩子在德国的费用,也无法调动俱乐部的资源培养他们。最多是作为一名青训营的管理者,给几个孩子单独辅导一下而已。 同样的,如果在中国足球的部分失败了,他或许会面临更可怕的命运。就算身在国外,很多事情还是难以预计。 但还是那句话,一个重新活一次的人,一个了无牵挂的人,如果还不能抛开一切顾虑,全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这个世界上恐怕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去为了理想而奋斗。 ***********分割线********************** 这几章的括号比较多,可能会有一点影响阅读。大家稍稍看慢点,抱歉。 最后,说一点不适合在正文中出现的东西。 中国足球不重视青少年培养,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但有一句说一句,给大家一个比较新鲜的数据,也是本小说中,对于李响做法的一个有力支撑点。 7000!这是2011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数量,或许这个数字大家并不陌生。不和其他国家比,比了难过,大家有心可以自己去查。 不过另外一个数字就比较有意思了——“几万”。 没错,青少年球员真实的数量一直是“几万”,即使在中国足球最不堪的时候也是以万为单位的,但具体几万无法统计。 因为这部分人不属于中国足协和其下属组织、俱乐部,他们主要来自“学校教委”和“大体联”这两个独立的系统。此外,还有部分“草台班子”,私人小规模足校等等。大家仔细的看看自己身边和新闻报道,应该不难找到他们的身影。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7000”和“几万”这两个不同的数字,原因就在于很多的足球人和家长都已经意识到体制问题对中国足球的影响,他们不愿意让这些孩子“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无法摆脱和中国足球制度的“爱恨纠葛”。 所以就有了这个“几万”人,他们几乎是业余的,他们没有在中国足协正式注册。也就是说,他们想要摆脱中国足球是完全可能的,只要花点钱,彻底离开“学校教委”和“大体联”绝对不是难事,你懂的。 这个不太准确的数据有两个意义,一方面,这说明中国体制问题复杂,但另一方面,李响想找的独立于大环境之外的球员是确实存在的,并非是完全YY、没有现实支持。 这一章从正文到注释,好像都非常沉重。没关系,来点轻松的,大家去看看最新的作品相关,转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假如他生在中国! 其中或许就有你喜欢的球星中枪,如果看过的,不妨再看一遍,真的非常欢乐。但欢乐之后,恐怕还是心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