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猜谜题 评君帅 (第2/2页)
郭威又给刘知远递去一串rou:“那大哥你说那个人看到了什么呢?” “这个谜底的答案会有千万个,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回答。”刘知远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啃下一块rou,默默地嚼着,在咽下喉咙之后才又道,“但是每个回答都会暴露出那个猜谜之人内心中的某个秘密。” “哦,原来是这样啊。” 刘知远看着少年一直没有什么波澜的脸,神秘地笑道:“郭威,你的回答可是也暴露出了你的秘密呢?” “可我并没有猜啊?”郭威疑惑了。 “但是你回答了。你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说完这句话,刘知远便如同一个卖关子的说书人般不再言语,但是郭威也没有继续追问。沉默片刻后,还是刘知远先开口说话,但说的是另一件事:“郭威,今天该给你上哪一课了?” “大哥,你昨天刚刚说要给我上的课已经上完了。” “看来什么情啊爱啊的东西真是会搞得人昏头转向,神智不清。”刘知远摇头自嘲道, “既然课业已经传授完毕,那么今晚我就考考你如何?” “是。”郭威将手中未及吃完的兔rou放到架边上,正了正身子,等待着眼前这个亦师亦兄的人发问,那种一直以来淡漠到几乎麻木的神情也在这个时候消失在了少年的脸上。 “嗯……这段时间以来我传授于你的大都是兵法谋略、将帅之道,”刘知远亦严肃起来,沉吟着,“不如就评点一下到现在为止在你心中耶律尧骨和张敬达孰优孰劣的问题。”
郭威俯首思索起来。当刘知远拿起第三串兔rou时,少年抬头给出了答案:“我觉得张敬达略胜一筹。” “为什么?” “其一,从练军治戎上来看,张敬达要胜于耶律尧骨。契丹国的骑兵确实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特别是铁鹞军,那种惊人的摧毁力……”郭威感慨道,“但这和北方蛮人体格健壮、生性悍勇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反观张敬达带领的鸦军,虽然在几次战斗中有着较大的伤亡,但其部将令行禁止、视死如归,尤其是在最近几次的晋安寨防御战中,抵挡住了契丹军的疯狂进攻,所以我认为张敬达在这一点上胜于耶律尧骨。” “其二,从谋略上来说,耶律尧骨利用唐帝李从珂急于求胜的心理,设下诱敌之计,以很小的代价在汾河弯曲部消灭了大量的鸦军,确实很漂亮;但张敬达却更是将计就计,通过削弱自己的实力,成功吸引住了契丹军队的主力,这才形成了现在援军合围敌方大军的战略态势。借用大哥之前教导我的一句话‘张敬达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使用了诱敌之计’,所以张敬达于此还是要胜出。” 郭威的语义简洁而直白,语音低沉而坚定,隐隐透出丝丝的金石之声,浑如一个挥斥方遒的少年将军,尽管他还从未上过战场,而几个月前更只是一个在乡野酒肆打杂的小役。刘知远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停下了自己进食的动作。 “其三,从战场指挥来看,在汾河弯曲部一战中,耶律尧骨让北院大王与南院大王的部队分别截击鸦军的中、后两路,用铁鹞军对其进行正面的冲击;在之后的晋安寨攻坚战中,在前几次进攻无果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法,将铁鹞军分布在三个方向上同时发起前期冲锋,这些都显示出了契丹皇帝在排兵布阵上的杰出才华。而我之所以认为张敬达仍然胜出的原因是他在对新式铁蒺藜的运用上。如果不是这位大将军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将这种武器集中使用在最后一次防御战上,契丹的铁鹞军也不会有那么大的伤亡。” “其四,从战果上来衡量,那么直到目前为止,应该是耶律尧骨获得微胜。” 少年完成了自己的长篇大论,向对面的男子恭敬地俯首。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刘知远满意地点点头。他也放下了rou串,然后站起来,慢慢地在四周踱步,“不过你没有考虑到耶律尧骨和张敬达之间的年龄差距啊,假使耶律尧骨再长三十岁,那么……”刘知远昂首仰望着漫天星辰,“二十多岁就能有这样的能力,或许他真的天生就是战神呢。” 说着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刘知远却转头去看还盘坐在原地的少年,而他那双永远不会笑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