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猜谜题 评君帅 (第1/2页)
三月一日,晋阳城外西南,蒙山之上。 刘知远闭着眼睛,双手抱在胸前,坐靠在山洞口的石壁上。在他附近的空地那里,一堆篝火燃烧正旺。 最近几天的天气都很好,山中的积雪化了不少,因而让人觉得更加寒冷。刘知远的身体并不很强健,有些畏寒,所以即便是在白天,他也会点火取暖。 木柴“噼噼啪啪”地响着,热浪一阵一阵向他袭去,他的脸上显出惬意的神情,身体不由自主地向火堆处挪了挪,那本原来打开盖在他膝盖上的书掉下来,“啪”得一声合上了。只有时而经过这里的晚风,才会将书页再次“哗哗哗”地翻动起来,然后忽得就停了下来。 被夕阳染红的远方天空中,有几只飞鸟发出悠远的鸣叫,只是它们的身影融在那橘红色的火球里,看得不甚清晰。 以前刘知远还在石敬瑭手下当将军时,很多冬日的午后,他都会从军营里偷懒出来回到城中,然后独自待在家中那个狭小的庭院里。一张藤椅、一杯清茗、一卷古籍,就如同现在这样一个人等着天色暗淡,玉盘升起。 他曾对郭威说起过,一直以来,他都想在海边的林子附近造一栋房子,周围一定要有大片大片的花海,而花的颜色最好是像火一般的鲜红。房子本身不用很大,但要建成没有漆饰的松木建构,门窗镂空并且不糊窗纸,这样温shi的海风就可以常年流动在屋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刘知远最后用这八个字作为他的构想总结。 十六七岁的少年从树林里钻出来,抖了抖身上的雪,他的手上拎着两只刚刚捕获的野兔。 想要在这样的季节里在野外找到食物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此他们在上山时便驮了两个很大的包袱,里面除了少量的面食之外,绝大部分都是酱鸡、酱鸭、咸鱼、咸菜之类的可以保存很久的腌酱之物。而今早郭威会去林中猎取野物只是因为昨晚刘知远无心地说了一句——“吃了这么久的酱货,胃口都吃没了”。 少年来到洞前的空地上,看到刘知远正在睡觉,便没有去打扰他,而是半跪在地上,开始用匕首和雪水清除掉兔子的皮毛与内脏。他的动作很麻利,看来在跟随刘知远之前他在酒肆里经常做类似的事情。 半靠在石壁上的刘知远忽然睁开了一只眼睛,但他只是看了一下,便又继续打起盹来。 处理完野兔后,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郭威在火堆上塔起了简易的架子,将串好的兔rou放了上去。火光明灭跳跃,舔着架子上放着的食物。不一会儿,鲜rou便被烤得“滋滋”作响,rou油不停地滴了下来,香气四溢在空中。 “大哥,吃rou。”郭威从架子上取下一串烤的最好的兔rou,叫醒了他的大哥,然后把rou递上去。 刘知远伸个懒腰,又揉了揉眼睛,接着理所当然地接下了rou串,一口咬去,喷香的油脂顷刻沁出了嘴角。郭威自己也拿起了一串,大口咀嚼着。 “郭威,想不想听个故事。”刘知远擦擦嘴边的油渍,问道。 “大哥你说。” “从前,有一个男孩父母双亡,无亲无故。但他和一个女孩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男孩变成了青年,于是他想要娶那个女孩,但是女孩的家里嫌弃他家穷,最终将女孩许配给了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这件事对青年的刺激很大,于是他发奋努力、誓要出人头地。黄天不负,五年后,青年终于金榜题名入朝为官。之后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很赏识他,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婚后,他的妻子对他很好,但他还是会时常想起那个女孩。他觉得这样很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可是他越想忘记,就记得越牢。最后他来到一座山寺,求助于一个高僧指点迷津。高僧听了他的阐述,便让他去看寺院后的古井,高僧说那里有他要的答案。年青人一连看了三天,终于在第四天悟道,然后就下山去了。从此他和他的妻子过得很幸福美满。” “大哥,你今天是不是觉得很无聊啊?”郭威不甚应景地说出一句。 “是啊,否则我怎么会去看这种东西。”刘知远不置可否地笑笑,指了指地上那本《扣窗问答录》,“不过你难道对那个年青人在古井里看到的东西不好奇吗?” “不好奇。”少年不咸不淡地回答道,“书里怎么说的?” “书里没说。这大概是写这本书的人留给我们这些看书人的一个谜语吧。要我们自己猜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