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恍然一悟心坚意定(上) (第1/2页)
新月院中正房内室里,十娘屏退下人,肃容对主座上之人低声道:“表嫂,小妹今日有一事相求,如若表嫂能答应,我必相助表嫂达成素日心中所愿。” 娟娘脸上肌rou一跳,转瞬间神色恢复正常,微笑道:“meimei这话我却不解其意,meimei有何事尽管说与我,我力所能及的一定会帮,倒也不用meimei帮我达成什么心愿,我嫁到这样的人家,长辈公婆当我女儿似的待,小姑妯娌亲睦,你表哥又是和气人,我还奢求什么呢?” 十娘似笑非笑地睇了她一眼,指向她手中捏着的一条明油绿绣石榴花的湖纺帕子,缓缓道:“表嫂,这条帕子是你常日随身的,我年纪小,原不应说这些……此番画珠一事想必你也略有所闻,我虽然并不精通岐黄之术,但幼年时曾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了世外高人指点,一些偏方却还有些用。” 娟娘听她如此说,全身蓦地一松,随即又面露喜色道:“果真么?” 十娘轻笑一声:“当年我母亲嫁与我父亲,五年未曾生养,就是经了那位高人的汤药调理,才有了我长姐和我。” 娟娘闻言喜形于色,觑了眼前的少女一眼,略略犹豫道:“不知meimei要我做的是什么事情?” “也不是什么难事,表嫂可否让我看看明日午宴的宾客名单?”十娘微微仰首,一脸平和地看向她。 娟娘愣了愣,点头,起身走至外间,取了本小册进来,递过去。 十娘低头细细看了,将小册放于几上,抬目笑道:“我让表嫂帮忙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明日午宴的客人多请两位就行了。” 娟娘奇道:“meimei想请哪两位?” 十娘一字一字细声答:“淇大太太、荏三太太。” 她所说的这两人,都是甄氏的侄媳妇。当年十娘的外祖太爷爷上官筱之,也就是上官家的曾祖老太爷,因开国辅佐之功,做了熙朝太医院的第一任院首,进而带着兄弟子侄在长安城安家立户。 上官筱之上有长兄,下有幼弟,膝下又有儿子四个,老二就是十娘的外祖上官祜,上官祜当年继任了太医院院首,又承继了家业,乃正支嫡系,这一脉从上官筱之到上官澈,已传承了四代,在这长安城中,虽称不上望族,却也是新贵。 因上官筱之敬重长兄,族长一职一直由长房的人担任。上官一族历经百年开枝散叶,子孙繁多而良莠不齐,有起势的,有衰落的,人情冷暖,亲疏也就有了不同,如今唯有嫡系一脉居于皇城之中,女眷中平日里走得近的,也就只有甄氏的亲妯娌三个。 淇大太太,是甄氏长嫂的大儿媳妇,荏三太太,是甄氏四弟妹的小儿媳妇,一个最长,一个最幼,又得各自父母疼爱,平日里在族中说话很有分量。 娟娘就蹙起了两道柳眉:“这两位婶娘口齿锋利,老太太和太太一向都不喜……” 十娘也不搭言,喝着茶,笑吟吟看着她。 …… 从新月院回去忆晚楼的路上,雪墨忧声道:“如今四少奶奶应了姑娘所请,姑娘可从哪里找来高人的偏方给人家呢?” 她自然清楚自家小姐口中“幼年时机缘巧合得世外高人指点”是虚词,连太太嫁入萧家五年方才生养的事情也不过是刚好误打误撞,用来佐证的。 十娘这一路上沉思走来,听得此问便露齿一笑:“这个倒不用担心,我自有良方。” ****** 四月朔日这一天,因天气暖和风光静好,庆贺绾碧得封敕命的午宴摆在了内宅花园中一处曲水流觞亭里。 亭名撷秀,周围清流回环,奇石异草,浓荫拥翠。从亭中到廊上,席开数桌,在座的俱是女眷,自甄氏而下,有上官府中太太奶奶姑娘们并几位宜人安人,又请了族中四五位素日交好的亲戚女眷。 众人安了席,一边看花观水,一边说笑,忽有丫鬟来报:“淇大太太、荏三太太到。” 两个锦衣绣服的中年妇人在丫鬟媳妇的簇拥下走了来,甄氏胡氏尽皆一愣,陈氏面上神情变幻,娟娘已迎上前去,笑道:“二位婶娘来了,快请入席。” 淇大太太和荏三太太进了亭子,先向甄氏请了安,妯娌间相互见了礼,小辈们又向她们两位行礼,闹了好一会儿才完。 绾碧此时已有四个月的身孕,小腹微凸,肚子倒也不是很大,穿着一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