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行_五 一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 一家 (第1/2页)

    后世很多人说,古代当皇帝幸福,三宫六院.万人之上,当大官也不错,人人敬畏,仆役一大群,出个门也可前呼拥,高高在上.即使一县知府,也是十万雪花银,收钱收到手软........

    婉城真的回到古代了才知道,表面风光,背后却更辛苦.

    根据对野史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有严格规定,除国朝大典外,每天【卯时】日出(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左右就要起床、请安、早读;这些都有宫廷书记官记载,如果哪天起晚了,就会记一笔皇帝不勤勉.综观清一朝,康熙,雍正,乾隆,都算是勤奋的了.

    如果说换个现代人,恐怕没几个能坚持下来!

    都说皇帝起早,那再看看京官大臣.清朝每天【辰时】7刻上朝,皇帝住的这么近都要破晓即起,大臣们就更早了,皇城附近的尚书,大学士,一品大员等起床时间【寅时】,相当于北京时间5点,至于住的远点的二品三品大员,那可就是【丑时】鸡鸣(3点)就必须起来了.

    轿子走的慢,皇城也是很大,再加上进出宫里的检查和重重叠叠的宫殿,路上花费的时间可想而知,想晚点起,都难啊..

    戏文中常说:朝臣代漏五更寒。

    意思是说,大臣们每天早上五更天就得上朝,等着朝见皇帝。五更天相当于清晨的5点到7点.那时皇帝和大臣确实比较辛苦,有的家住的远的担心迟到甚至要半夜爬起来。

    即使空前绝后的康熙一朝,也只是把上朝时间推迟半个时辰,不敢有大的变动,这是祖制.

    现在乾隆十一年,皇帝,大臣上朝【辰时】8时,各地的县丞也是8点就的到衙门..

    原本周海刚到任时后衙有个两进四厢的院子是给他的.但京城里住惯了宽畅,那里显然看不上,最后在附近租了一商人的大院才算安顿下来.虽然已经是冬天,周海的车轿今天早晨还是要在7时2刻就从家里出发.

    婉城辰时6点1刻就起来了,家里一向早饭是在一起用的.【辰时】7时开饭.

    虽然起早很难,但婉城决定以后还是坚持早起和父亲和娘亲一起用餐,在古代,对于女子来说,父母是很重要的,这点她还是知道.所以早餐,这样一个增进全家感情的机会,她可不要错过.况且早睡早起身体好呵呵.......

    (俗话不是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都是有父母做主,何况其他.要想过的好,哄好长辈是一定要的.)

    "夫人,城儿,和瑞儿还没起吗‘婉城刚走到厅口,正好听到父亲周海的声音.

    ‘阿玛,额娘,早!"

    "哦,刚说着,城儿就到了.就差你弟弟了呵."周海今天心情不错.

    丫鬟轮流着上饭菜,每人一碟松囊鹅rou卷,一碗**糖粳米粥,再加些南瓜粉制成的小糕点.这已经比婉城意料中丰盛不少了.

    昨天感兴趣,她已经了解过,本朝,老百姓大多以耕地为生,每天只开两顿火.,早上起来也就是揣个饼就干活去了.也只有大家府里清早才有专门准备的膳食.虽然疆域辽阔,吃食多样,本朝皇帝,朝退时,赐大臣食,也只是一粥一菜一糕点.

    "我来了,我来了,"尹瑞只穿着小衣就进了厅,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李氏笑了笑,说了彩棠几句,并没有生气,

    周海无语,也有些习惯了,这孩子快被宠坏了.

    一家人在尹瑞的笑闹中结束了早饭.周海叮嘱了几句就起轿出门了.

    本朝帝王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行之.整个社会风气都注重教育..满族的大家府里,子女都会请先生教习,

    这种重视不是简单的说说,在本朝,教学的先生很受尊重,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很严格,

    就拿皇子来说,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