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行_五 一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 一家 (第2/2页)

”,因此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皇子们放学后,吃过晚饭,还得上一节“军事体育课”——骑马射箭..所以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12个小时以上。想想,和后世的备考生有的一拼.

    皇子读书在上书房(乾清门的左侧),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也不许摇扇子;这点就比后世严格多了,后世可是有电风扇,而且也没有老师不允许拿扇子啊!

    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可怜啊,后世怎么说还有五一,十一,暑假,寒假的,最少也有30天.

    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曾有生动的描述:“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皇子如此,其他亲王,伯爵的府里自然差不了多远.都有专请的先生.并且为了推动满族大臣的子女多学习,历朝皇帝都给每个皇子选伴读,这是亲近皇家的的好机会,所以满族里学习风气一直长盛.

    尹瑞今年6岁了,以前年纪小没有进伯爵府的学堂,所以周府一个月前专门请了永平府里名声很好的孔先生来教习识字,婉城也跟着行了拜师礼,学些千字文.虽然不到一个月他们就要回京了,但课程并没有停.吃过早饭,他们就要去前院跟孔先生学习.

    前院书房很大,有40多平米,是婉城和尹瑞上课的地方.书房大门朝内,并排有两个素雅的镂花大窗,没有用透明琉璃,光线不是太好.看来这种琉璃虽然发明了,但还是高档用品.没有普及到百姓家.这个商户也只是在后院住处才安上.

    书房以北面为正,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的《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下面是花梨木品字栏杆架格.当地放着一张楠木的裹腿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方石砚,青镶玉的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同树林一般。

    西面墙上也有几副名人字画,行书,草书,各不相同.,旁边是楠木凤纹衣架和紫檀木的三足香几

    .对着大案是相对小的两张花梨木大桌和四出头仿官帽椅.这就是学生的位置了.

    "先生好."婉城,尹瑞行礼.

    大案后面,孔先生点头(听说这位胡子花白,年近半甘的老先生还是孔子一脉.)

    "好了,现在是巳时8点,你们没有迟到,,先坐吧,"

    "上新课前,我先检查你们前天学习的内容.婉城小姐,前天教你的十个字记下了吗"

    婉城一点也不紧张,她虽然没学过繁体,但千字文上那些字还是能认个大慨的,清朝学习严格,但对女子要求不算太多.好在她还没学练字,不然她这连毛笔都不会拿,问题可就大了.呵呵.

    顺利地通过,孔老先生也很满意,安排婉城自己看书,毕竟他的主要学生是尹瑞.

    看着尹瑞可怜的一遍又一遍的背书,半个时辰了,动都不敢动.婉城有些冒汗.这师傅可真是严哦!就是后世上课也没要求木头人的.

    盯了一个时辰,孔常赋有些累了,回到大案,拿着本诗经研习.他虽然这辈子不打算科考了,但学不分年龄.时不时的读书下棋是习惯了.

    "姐,我饿了."

    尹瑞乘老先生不注意,对婉城摆摆手,一副哭相.让婉城有些好笑.才6岁的小孩子,好动啊.

    午时日中,一天的习字课终于结束.婉城今天已没什么任务,尹瑞下午还有郭师傅的骑射课,拉着婉城叫苦.

    周府没有骑射场,加上尹瑞也小,前房有一马车棚,地方还算宽,郭师傅就在那里教他基本马术.【申时】哺时,婉城好奇,和尹瑞一起去到前房.相比于孔先生的规规距距,尹瑞更喜欢和一手精湛骑术的郭师傅在一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