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红杏出墙虎级通用巡洋舰。 (第2/2页)
军标准,并且由陆战队提供一半研究经费,由海军主导新式舰炮的研制工作。 既然陆战队肯出钱,海军就不怕费事了。 在提出性能要求时,海军将新式舰炮对地支援能力摆在了第一位,而火炮使用寿命则放在了第二位,然后是持续作战能力,最后才是对海作战能力。 显然,这个要求让承担火炮研制工作的军火厂商感到很头痛。 要增强对地支援能力,就要尽量提高火炮的射程,并且提高炮弹的威力。如此一来,就需要使用长身管,大药室。可是,这又必然降低火炮的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同时对持续作战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海军的这几项要求基本上是矛盾的! 直到七十三年底,二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之后,175毫米舰炮的研制工作才取得了突破。 这就是“电熔解火炮身管自紧”与“内膛表面电镀强化”两项对提高舰炮与火炮威力至关重要的技术。 此时,虎级通用巡洋舰的细节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 七十四年(42年)五月,随着七家造船厂都有一座船台空了出来,帝国海军立即下达了第一批七艘的订单。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13800吨,满载排水量16400吨,最大排水量:19850吨;总长:174.5米,水线长度:168.2米,型宽:19.4米,吃水:7.5米;定员:587人。 锅炉:8台七十三年型蒸汽锅炉,主机:4台七十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4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4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 主炮:8门七十四年型175毫米/L55型舰炮(4×2),副炮:8门七十二年型150毫米/L52型舰炮(4×2)。 主装甲带:110-150毫米,装甲隔舱:75毫米,水平庄稼:50-80毫米,炮塔:150毫米,炮座:150毫米,司令塔:75-150毫米。 因为主要作战任务是对地支援,所以虎级没有配备鱼雷。实战中,轻巡洋舰使用鱼雷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防护方面,虎级比功臣级明显弱了许多,只需要能够应付敌人轻巡洋舰的攻击,而不考虑与敌人的重巡洋舰作战需求。另外,虎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敌人陆军与陆战队的炮兵,所以其防护也足够了。 因为130毫米舰炮在对地支援中的作用有限,所以虎级在减少了两座炮塔的情况下,副炮采用了七十二年型150毫米舰炮。 为了提高持续作战能力,加上对地支援中,战舰的活动范围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大幅度压缩油舱的同时,还大幅度的增加了弹药舱的容积。按照基本配制,一门175毫米舰炮的弹药基数为800枚,一门150毫米舰炮的弹药基数为1500枚,仅弹药与******的重量就达到了二千吨! 因此,虎级成为了战争期间帝国海军武备比重最大的战舰,在标准排水量时,达到了30%,而战列舰的武备重量不到25%,一般巡洋舰的武备重量只有22%左右。 当然,虎级的炮火威力是不可小看的。 因为舰炮炮弹威力更大,且舰炮的持续射速远远高于陆炮,所以其八门主炮与八门副炮的投掷能力都相当于一个拥有四十门同口径火炮的陆战队炮兵营的水平。射程方面更是远远超过了陆战队的同口径火炮,其175毫米舰炮的最大有效射程达到了三十七公里,仅比海军300毫米舰炮的最大射程少了2000米。由此可见,一艘在海岸线附近活动的虎级通用巡洋舰对敌人的威胁相当于与两个陆军炮兵营! 其总共18400枚的弹药储备量更是赋予了其强大的持续作战能力。 按照当时的作战强度,一艘虎级通用巡洋舰可以连续作战三到五天,而不需要接受弹药补给。 因为继承了功臣级的“优良血统”,所以虎级的自给后勤保障能力也相当强大。如果由战斗支援舰提供弹药补给,即便装满所有弹药舱,也只需要八个小时。而陆战队的炮兵部队进行相同规模的补给,至少需要三天! 作为战舰,虎级通用巡洋舰的对海作战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说别的,只要有虎级在战场上活动,就不用考虑为登陆场派遣轻巡洋舰了。至少,敌人的任何一种轻巡洋舰与驱逐舰在偷袭登陆场之前,都得考虑一下虎级通用巡洋舰上十六门重炮的威胁。 只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虎级通用巡洋舰都伴随登陆舰队活动。 大概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就只订购了七艘虎级通用巡洋舰,而没有订购第二批。大概,帝国海军觉得这种无法伴随舰队作战的战舰应该由陆战队去建造,而不是花费海军的经费去建造吧。 毫无疑问,陆战队对虎级是非常满意的。 结果,在海军决定不增订之后,陆战队接过了相关工作,并且在进行了全面改进之后,开始了下一级战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只不过,由陆战队建造的战舰就不能称为通用巡洋舰,而是火力支援舰。 由此可见,虎级通用巡洋舰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因此,到了战争后期,虎级通用巡洋舰成为了帝国海军唯一一种交给陆战队指挥与使用的战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