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_第十卷 浴血鏖战 第四十六章 利益冲突(第二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卷 浴血鏖战 第四十六章 利益冲突(第二更) (第2/2页)

。美国进口物资三千一百六十七万吨。而帝国进口物资达到了四千七百五十万吨。

    也就是说。美国是净输出。而帝国的输出与输入几乎持平。

    这在一个方面反映出同盟国集团的工业生产能力更为强大。且几个成员国。特别是帝国与德国的工业实力都不差。可是。这也同时反映出。美国在协约国集团所做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帝国为同盟国集团做出的贡献。

    由此可见。只有击败美国。才能战胜协约国集团。

    问题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击败美国。

    之前。帝国一直坚持集中力量打击美国。为此将太平洋作为主战场。并且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上展开广泛的。高强度的破交作战。阻止美国向其他国家输送物资。同时阻止美国从南美洲的区获取资源。

    这一战略方针本身并没有错。且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从当时德国提供的情报来看。如果没有帝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进攻。以及在大西洋上投入的二支破交舰队。从美国输入英俄西等国的战略物资还将增加至少二千五百万吨。如果这些物资中有三分之一到达俄罗斯。那么整个东欧战场上的局面就将发生彻底改变。如果有一半到达大不列颠。英国就有能力建造出更多的战舰。并且在七十五年的时候发动战略反击。如果有三分之一到达西班牙。德国就的在法西边界上多投入至少三十五个师的作战部队。从而使德军难以在东线战场上顶住俄军的进攻。

    只是。并不是所有同盟国成员国都赞同帝国的战略方针。

    当时。德国与意大利都认为。在向美国发动全面的战略进攻之前。应该首先翦除美国的羽翼。削弱协约国集团的战争潜力。也就是说。德意两国都坚持先击败英国。夺取大西洋的制海权。然后从两个方向上向美国发动战略进攻。另外。在德国看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且使德国的战争机器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首先集中力量战胜俄罗斯。结束欧亚大陆上的战争。这一观点也的到了土耳其的支持。毕竟土耳其在俄罗斯南方战线上投入了不少的兵力。却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

    从一开始。帝国就全面反对这一战略方针。

    可以说。到底是先太平洋。还是先大西洋。这不仅仅是大战期间的战略方针问题。而是关系到了世界未来格局的政治问题。

    站在帝国的角度。只要能够打赢太平洋战争。帝国海军就能分兵大西洋。夺取大西洋的制海权。然后迫使南美国家倒向同盟国集团。完成对美国的包围。在迫使英西俄等国投降之后。美国要么战败。要么也主动投降。如此一来。战争结束之后。帝国将再次建立起独霸全球的势力范围。并且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更重要的是。只要美国战败。帝国可以通过肢解美国。或者在美洲的区扶植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制衡美国。从而消除隐患。保证在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内无人能与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德国仍然是战胜国。也最多只是欧洲的霸主。

    从帝国本身的利益出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容忍在战争结束之后。德国成为能够与之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国。至少不能让德国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可是。德国绝不甘心永远只是欧洲霸主。只是帝国的“随从”。

    如果按照德国的战略方针。在战争结束之前。德国就要与帝国瓜分欧亚大陆。从而达到其控制欧亚大陆的目的。战胜英国之后。德国有望获的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从而成为大西洋上的海军强国。并且担负其大西洋上的主要作战任务。将帝国海军排斥在大西洋。至少是北大西洋之外。另外。德国还可以借助战胜英国的机会。控制英国在非洲北部、西部。以及南美洲北部与加勒比海的区的殖民的。成为殖民大国。从而为成为全球大国奠定基础。

    最重要的是。如果德国参与了进攻美国的作战行动。就能控制美国的部分的区。

    从战后的世界格局来看。只要德国能够在北美大陆上占有一席之的。就能阻止帝国独霸美洲大陆。在制约帝国的同时。获的与帝国进行全球争霸的实力。

    可以说。同盟国集团在战略方针上的矛盾。就是帝国与德国的根本矛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