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四十章 大敌当前(第一更) (第1/2页)
北大西洋上的闹剧谢幕的时候,太平洋上的局势再次紧张了起来。 就在二月十日下午,雷霄霆不但送来了德意舰队与英国舰队交战的最新情报,还同时送来了一份与美国海军有关的,且极为重要的情报。 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已经在当地时间九日夜间通过了巴拿马运河,进入了太平洋。 这一情报既让人感到震惊,又让人难以置信。 可以说,在收集罗得岛级战列舰的情报方面,帝国海军情报局,以及另外几个情报部门都犯了不少的错误。 比如,最初的时候,情报局认为罗得岛级为第三批次的衣阿华级,最后才现,这是一种几乎全新的战列舰,与衣阿华级的区别很大。随后,情报局又在其具体的建造数量上犯了错误,即不是八艘,而是十二艘。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情报局再次犯了严重的错误,认为罗得岛级因为设计改动太大,其服役时间将延迟到七十六年44年四月份,而不是年初。 事实证明,美国已经在一月底建成了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 与衣阿华级相比,罗得岛级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快战列舰,而不是战列巡洋舰,其主要的改动就是全面加强了防护能力,并且适当降低了最高航行度。因为十八英寸舰炮没有能够研制出来,所以罗得岛级战列舰配备的仍然是十六英寸舰炮,且为了避免大范围改动基础设计,其主炮数量也是九门。 提高防护的办法有二个,一是增加装甲用量,二是缩短防护区间。 一般情况下,工程师会在二个方面同时下功夫。在度指标适当降低之后,既可以通过缩短舰体长度来缩短防护区间,又可以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防护能力。当然,排水量肯定会有所增加。 为了降低成本。罗得岛级采用了与衣阿华级一样的动力配制。 随着排水量增加到了五万一千五百多吨,加上舰体缩短到了二百三十六米。吃水增加到了十二点四米,其航行度一下就降低到了三十节,比衣阿华级足足低了三节。当然。对于快战列舰来说,三十节的度已经足够了。 损失度带来的好处是相当明显的,其主装甲带在保持十九度的倾斜角的情况下。厚度增加到了十五英寸约和三百八十一毫米,相当于近五百毫米厚的垂直装甲。防护性能比衣阿华级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水平装甲地厚度也提高到了十英寸约和二百五十四毫米,加上一点五英寸约和三十八毫米的露天装甲。以及在关键部位增添地八十毫米厚的附加装甲,其重点部位的水平防护能力比衣阿华级第一批次提高了近百分之四十五。同样地。炮塔顶部,舰桥顶部装甲的厚度也与水平装甲齐平。另外。弹药舱与动力舱等关键部位都由十英寸厚的装甲包裹了起来,具备了二次防护能力。 从总体上看。罗得岛级地防护能力比衣阿华级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即便不考虑电子设备上的差距,罗得岛级地性能也远远过了英国海军的狮级战列舰,成为了协约国集团内最为强大地战列舰。 当然,从传统观念来看,罗得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 其防护能力不但能够抵挡住自身主炮地轰击,甚至足以应付帝国海军七十二年型舰炮从二万米外打来的重型穿甲弹。 虽然情报局还没有测算复合穿甲弹对罗得岛级地威胁有多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使用复合穿甲弹,省级战列舰也很难在罗得岛级面前占到便宜。主要就是省级战列舰的防护能力是针对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制订地,其防护性能明显不如直接针对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制订防护标准的罗得岛级战列舰。 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外加已经修复的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与威斯康星号,十二艘快战列舰,足以改变整个太平洋上的战略平衡。 陈锦宽在收到消息之后,就立即下令,要求严国荣前去督促各个造船厂,务必在月底之前修复台湾号广东号江苏号与吉林号,必须在三月底之前修复在西南太平洋上受损的代宗号宪宗号与福建号;另外,第一批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争取在五月底,最迟不过六月上旬建成服役。 当时,陈锦宽还打起了第4舰队的主意。只是在德意舰队新败,第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