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之帝国再起_正文_第一百二十二章 九州登陆战(七)四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文_第一百二十二章 九州登陆战(七)四更 (第1/2页)

    在熊本的日本第八军剩下的部队还有5个师团约十万人,剩余将近十万人的地方守备部队则分散在城市周围的郊区防线,这是在九州岛上的日军最大的一坨部队。而在福冈的一个师团以及守备部队共计只有不到八万人,长崎还剩下敌人一个师团以及守备部队共计五万人,在东海岸的日向、大分、宇佐等地还有大约七万人的部队,这四十万正规军是日军在九州的最后力量了。

    阿苏山的战斗给日军指挥官员造成了极大震撼,他们结合战争一开始时,攻击日军所遭受的重大杀伤,让九州守备的的日军高层感到了恐惧。尤其是指挥攻击日军的高级军官已经感到继续在运动作战中进攻,除了带给日军更大的伤亡外,不会有任何效果。

    他们联名向东条英机发电,希望能够允许九州剩余的几十万部队停止这种攻击,而充分利用整个九州地区的庞大地下工事群。并认为,在机动、火力、防护均无法与帝国军队对抗时,只有借助地下工事群,但是东条英机非常清楚,现在唐帝国军队前线重装甲部队已经出现在了熊本南面,如果任由其随意进攻,那么守卫熊本的二十余万军队就只能被动挨打了。

    当然,为了减少日军士兵的伤亡,东条英机经过仔细思考和权衡后,决定让日本陆军第八军的第15战车师团加入到进攻中。虽然九州的山区丘陵地形并不适合大规模的装甲集群作战,但日军大量装备的轻型坦克和战车在山地作战中仍有相当优势。对比唐帝国合成集团军中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所装备的大量坦克和装甲战车来说,虽然性能上无法与之抗衡,但总比没有要强,如果放出去拼死一搏,也许还能有所斩获。第35集团军司令员陈长荣少将认为,自己的部队是最前面的,在进攻熊本的路上一直就不断遭遇日军的决死抵抗,所以作为九州日军唯一一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第15战车师团是肯定会出来与自己决一死战的,事实证明陈长荣的想法是正确的。

    9月6日,熊本南部防线。第35集团军已经集中了104、105两个师的部队在两天中打退了日军三个师团的突围进攻。

    到了晚上22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后,没有空中威胁的日军第20师团,开始向105师阵地发起了进攻。同时,第二波攻击日军的第77师团也趁黑夜向104师阵地发起了进攻。由于日军缺乏重武器,其进攻更多的是依靠士兵的冲锋,因此,给了帝国军队强大的班排火力以充分地发挥。迫击炮群不断地把照明弹打到空中,整个战场前沿被照耀得一片通明。两个师的炮兵团的近百门榴弹炮向日军进攻路线进行猛烈地炮击。巨大的伤亡和微小的战果,让在前线督战的百武晴睛非常恼火,他立即下令让刚到战场的两个炮兵联队向104师的阵地进行炮击。近百门75毫米野炮的炮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帝国炮兵装备的各种火炮无论从口径大小、射程、精度、威力和射速各方面都要超过日军野炮许多,因此,在前观的指引下,帝国炮兵对日军炮兵阵地进行强大的火力压制。战斗进行到了下半夜,日军第20、第77两个师团几乎同时下令暂停进攻。他们要等待第15战车师团的到来,只有靠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帮助,日军才能突破进入到帝国军队的核心阵地上。虽然他们都知道,那里还有一个番号为帝国陆军第35装甲师的部队,而且这个师拥有将近600辆重型坦克。

    到天亮时,战车师团的到来立即鼓舞了日军士兵的士气。在同时到来的几个炮兵联队的火力支援下,9月7日早晨6点,两路日军又几乎同时向帝国队发起了进攻。

    日军的第15战车师团虽然拥有数量较大的坦克,但其装备的主要是200辆89式轻型坦克、300辆95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早在1927年,日本就决定研制国产战车,包括重战车和轻战车两大类。试制重战车的结果,导致95式重战车的诞生。轻战车的研制工作1928年4月开始,1929年4月完成,定名为89式轻战车。在89式轻战车的基础上加厚了装甲,战斗全重增加到11.5吨,便制成了89式中战车,成为“日本第一种国产战车”。1932年,日本研制出92式重型装甲车,用于装备日本的“骑兵战车队”,遂行侦察作战任务。但这种装甲车的主要武器是1挺13毫米重机枪,火力较弱,而89式中战车的机动性又较差。于是,日本军方想研制一种兼有92式装甲车的机动性和89式中战车的火力的轻型坦克。朝鲜战争后,日本军方更意识到,要尽快研制出一种“步兵战斗用轻战车”,以代替性能已显落后的89式轻战车,这就是95式轻战车的发端。1933年7月,日本陆军技术本部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三菱制作所来试制。三菱公司先期制成了A、B两种制式样车。随后,又综合它们的优点制成了正式样车。1934年7月开始,依托骑兵学校和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