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炉_正文_第十三章 初具规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正文_第十三章 初具规模 (第2/2页)

 他点了点头,把这话记在心里,如果是这样,到时有老师出面,问题就好解决了,老师对他的事情是不会不管。

    梁安邦一群人回来时,夏支书一伙人也跟车到了。车是饲料厂所在地安信市租来的,车老板到了还连声埋怨这鬼路太差,要是知道是这路况再多给两百块也不来。

    人家的大货车跑的是国道省道,哪里见过这样的道路,埋怨也很正常,他跟几个村支书出面尽乡下的最好条件招待了他们几个,席间一再跟他们道歉,路不好累他们吃累了。见梁安邦等如此热情客气,来时不断埋怨的司机倒不好意思,再不说鬼路的话,倒是对他们这样齐心搞养殖感到佩服说开始是不知道你们这里的情况,现在见了虽然这里条件比较落后,可你们人热情,一回生二回熟,下次有事还可以找我们。

    几位司机主动拿出自己的名片说上面有他们的电话,到了安信只要打个电话就行。梁安邦连连感谢说今后肯定还有麻烦他们的地方,买饲料还得到安信么。人家饲料质量好,出厂价便宜,即使车运费贵点,可相比还是节省许多。

    把饲料按照各人订的数分下去,鱼苗入水库后,剩下的时间他跑各大队多看看,有时带小王,有时一个人,了解各个水库养鱼的情况,有了年前的养鱼知识培训,就不需要象去年湖东大队养鱼那样需要自己跟着盯紧,另外有小王跟踪情况,很多事小王可以处理,自从小王当科技干事来,对养鱼的知识小王学得很是认真,看了他给的不少专业方面的书本知识,只差实际经验,因此只需他在傍边指点一二上路很快。

    三月十二,是国家规定的植树节。流星茹刚刚当镇团委书记,想做点事,对此她有个想法,在今年的植树节发动全镇的人到镇里的荒山种树。每年国家都要下发打量的树苗到各个乡镇,可镇里都是吩咐大队来领了去了事,没人管大队是不是种了,年年发树苗,年年还是荒山如故,不见树林的成长。

    马书记对她的想法自然支持,要各个大队出人出力。流星茹找到他,说你是管教育的,学校这一片要响应植树得你出面。这是好事,他二话不说。只要她说咋做,他就照办,不打半点推阻。流星茹说也不是太难办的事,你跟我到中学去一趟,叫学校安排一下,在三月十二这天,统一组织学生植树,既然是植树节,场面搞隆重点,更好起到宣传的作用,让学生从小明白植树的意义。

    他抽空和流星茹去了中学。校长仍是他读书时候的老校长,只是人更加沧桑,接到电话,就在学校等他俩。镇里给学校划定的植树范围是学校附近的一片荒山,沿着镇北边望县城的马路走,两边都是树林,间或是荒芜的山坡,植树节要做的就是在今年把这大片的荒山载满,树苗有农业局到时送过来。

    这一天,他带着自己蹲点的集洞大队在划定的山坡栽树,流星茹领着两位《江州日报》驻县里的记者来采访,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他感到新鲜,同时对流星茹能因这件小事请动记者感觉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别人都说她有背景,但都不清楚是谁的女儿,南江姓流的多了去。

    流星茹笑吟吟的说你今天可得好好说说,你是咱镇里的大才子,又是最年轻的镇长,记者同志可不会放过你,是不?同行的两位记者也笑眯眯的附和点头说流书记说的一点不错。他清楚这全是流星茹搞的鬼,可要他说还真没啥好说的,只能实事求是说这完全是流书记一手抓的,龙墩镇能有今天植树的盛大场面,让全镇人能如此高是热情加入植树的行动,跟流书记密不可分。

    一位记者很认真的用笔记着,另一位笑笑说你的这一番话咋听起来跟小流说你的情况一样呢?不会是事前说好的吧。他有点意外的看看她,流星茹笑靥如花说别看我哦,我可是实事求是,把你做的事跟记者同志说了说。要不,你看,咱俩今天陪着两位记者同志走走看看,人家下来可是要看第一手的材料。

    他知道这一阵上面在抓精神文明建设,这植树活动瞧今天的这架势是要上报的,看流星茹的模样肯定是好意,当下点点头,四个人边走边聊。

    一路走来,植树的场面甚是宏大,漫山遍野的山坡上到处是人影幢幢,热火朝天的忙碌,穿行其间更能感受到劳动的活力,这种热火朝天的大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见过,冬闲修坝都没有今天人多,加上小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不冷也不热,这那是象在劳动,简直是一大群人在一起聚会春游。

    按照安排,中午大家都在植树的荒山上生火做饭,一大早前来参加的人都带了准备来,大队锅碗都派人带了,学生有老师组织野餐,这场面早几年修大坝有过,那时候是为了赶修坝进度,中午不能回家,象今天似乎没有赶进度的意思,只怕是春游的意味更浓一点。

    今天植树,在家的领导都来参加,在各自蹲点的大队督导督导,这场面在电视里也出现过,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植树,并亲手栽种了一棵树,镇里领导也有样学样,示范性栽了一棵树后,动手种树的不多,坐惯了办公室的身子骨经不起这折腾,累得慌,象他这样的年轻人栽了两三颗树后都感到身上有点累,别说领导年纪大点的。

    中午,镇里在家的领导以洪镇长为首,出面宴请县里来的记者,到街上的饭店。他想留在荒山上,跟大家一起吃饭,这种野餐他从小到大还没经过,觉得蛮有趣,借口说自己有点事。流星茹听他说想在山上体验野餐的味道,也不想去饭店,可她不去不行,记者是她出面请来的,洪镇长他们肯定不同意,便想了个法子,跟年轻的记者商量说是记者想体验在工地上就餐的情况,要求留下来。

    对记者的要求,领导没啥不同意,人家记者想采访到第一手新闻材料,无可厚非,有人代表去就行,而且大家都知道,今天记者来的目的,就是搞宣传,不用担心人家记者会曝光反面的材料,就今天的场面人人看到的都是正面值得宣扬的好事,记者能在工地上跟老百姓同生活,写出来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镇里他三个人留下来,要吃饭随处可以,各个大队的支书主任,他现在是他们眼里的贵人,那可不是镇长所能享有的荣誉,是他切实用知识带领他们走向致富的举动赢得他们的尊重。

    一个干部只要是真心为老百姓做事哪怕是一丁点小事,他们也会永远铭记在心,用朴实的行动回报为他们做事的干部。梁安邦依次回绝了邀请他参加的聚餐,带着他俩径直来到镇直属机关合并的人员种树的地方,说要在他们这里搭饭。

    留在这里负责的是党政办的老杨自然没话说,他跟流星茹说的是这里参加的人带的伙食丰富,不会亏了自己的肚子。实际上,他是看到夏兰芝也来参加植树,有心中午到这里来见面,表面上两人没啥,可暗地里谁也放不下,家里他老爷死活不同意,两人只能象当年的地下党接头一样约好时间见一次面,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到他的办公室或者供销社去找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