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回 真相 (第2/2页)
忠贤的饵。 我记得后来“清流”在一次集会时发生了意外,许多“清流”官员都因为意外失去了生命.这应该是李万春在暗中做的手脚.本来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也准备到会,还好有事不能去了,所以才没有一起落网。这么多个官员一起出事,怎么看都像是东厂锦衣卫的手法。没有内jianian的话,东厂和锦衣卫是绝对不会知道这么清楚的。而在魏忠贤倒了后,李万春出来的又太及时了点.之后一大批的墙头草在李万春前前后后一起倒向了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这是在帮李万春巩固自己的地位.李万春的每个建议,首先拥护的就是这些个本来对魏忠贤趋炎附势的官员. 李万春绝对不是魏忠贤的敌人,而是魏忠贤派到敌人中的一个钉子.是魏忠贤的一大左右手。可魏忠贤已死,李万春就算要为魏忠贤报仇,也要想想他的未来.最多组成自己的一个党派而已,怎么会这么快想闹事呢?而且他怎么能号召起这么多的魏忠贤的人,这些魏忠贤一党的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要不是手上有把柄在,他们才不会这么听话。要没有魏忠贤的机密资料,李万春怎么能指挥的动他们?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杀了一批魏忠贤的死党,可有好多的魏忠贤党羽逃过了劫难,现在还在朝庭好好当着他们的官的不少.可他们为什么会不顾自己帮李万春呢绝对有什么事逼着他们不得不听从李万春的话,跟着李万春一起干事。 突然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的关键,魏忠贤真的死了吗 当初我要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答应我留魏忠贤的一条老命,就是不希望把事情做得太绝.就是怕魏忠贤被逼急了狗急跳墙,来一个鱼死网破。这样一来不但崇祯皇帝朱由检不会好过,而且会伤到大明的根本,使本来已千疮百孔的国家在经历伤痛。这样做只会害了大明,害了老百姓。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做了皇帝后,表面上也只是免去了魏忠贤的所有职务,后来才下了发配到边关的命令.这种处罚对一个祸国殃民的魏忠贤来说并不算太严厉,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出发点的。 可在押解的路上就传出魏忠贤死在路上的消息,当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还以为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暗中做的手脚,怕有后患才暗中杀了魏忠贤. 可现在看来,应该还有一种解释,就是魏忠贤还没有死.他是在装死,以假死躲过崇祯皇帝朱由检对他的报复.再通过李万春暗中指挥着京城内外自己的势力和崇祯皇帝朱由检做*****. 按照现代人对魏忠贤的看法,他虽然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太监,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出卖自己国家和皇帝的人。他最多不过是cao控皇帝和朝局,做一个“狭天子而令诸侯”的jianian臣而已。作为一个太监,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人,皇宫就是他唯一可以挡风避雨的家,皇帝就是他的主人。他的所有都是皇帝给的,当新一任皇帝上来后,他的所有将又要重新再来一次。任何一个太监知道这个道理,作为一个最有文化的太监,魏忠贤也其实十分明白。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随便的最皇帝身边的亲人,特别是将来有机会成为下一任皇帝的信王朱由检。所以他的所作所为不是有特殊的原因,不会这么做。 在关于魏忠贤最后的下场中,正史和野史说的并不多,其中比较权威的正史上说,魏忠贤在新皇帝登基之初并没有怎么不合作。只是在崇祯皇帝朱由检要求查看太监名录时,魏忠贤有点为难。崇祯皇帝朱由检第一次当众批评魏忠贤。随后几天中,崇祯皇帝朱由检好像和魏忠贤作对一样,处处针对魏忠贤。魏忠贤只好自己以年级老迈为理由,请求回南京皇宫养老。崇祯皇帝朱由检不但不准,而且还开始了大清查。魏忠贤的问题渐渐浮出了水面,崇祯皇帝朱由检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当中再次痛骂魏忠贤对不起自己和自己的哥哥先皇天启帝朱由校。 在大臣们的一致要求下,魏忠贤被打下了死牢。不久崇祯皇帝朱由检以魏忠贤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老人为理由,改死刑为发配边疆。在路上魏忠贤受了不少的折磨,老百姓没有少给这个太监好脸色看。不就在路上,魏忠贤死了。上报朝廷说是魏忠贤自己自杀的。也有野史上说,魏忠贤是被押解他的两个官差折磨死的,而官差绝对是某一个官员或者更大的人物授意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