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国_(转载)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转载)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上) (第2/2页)

之后与马超联合。刘璋拒绝马超,是了解马超企图兼并益州,周瑜建议“好与马超结援”,则是重视马超在凉州的强大军事力量,借以牵制曹cao,巩固对益州的统治。

    在凉州,马超最大的敌人是曹cao。《后汉书董卓传》说:“韩遂与马腾自还凉州,更相战争,乃下陇据关中。(曹)cao方事河北,虑其乘间为乱,(建安)七年,乃拜腾征南将军,遂征西将军,并开府。……复征马腾为卫尉,封槐里侯。腾乃应召,而留子(马)超领其部曲。(建安)十六年,超与韩遂举关中背曹cao,cao击破之,遂、超败走,腾坐夷三族。超攻杀凉州刺史韦康,复据陇右。”马超与曹cao的长期对峙和战争中,尽管曹cao取得最后胜利,但对马超的军事才能,则极为赞赏。《三国志蜀志马超传》注引《山阳公载记》说:“初,曹公(曹cao)军在蒲阪,欲西渡,(马)超谓韩遂曰:‘宜于渭北据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整于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从曹cao这番话,可以看出,他对马超的军事才能是重视和倾佩的。

    由于马超性格中的“勇而不仁”、“强而无义”,当时其父马腾在曹cao那里,家属被安置在邺,实际作为人质,马超对此概不加以考虑,仍与韩遂联合起兵背叛曹cao,如前引《董卓传》所说,马腾是“坐夷三族”的,杨阜斥责马超“背父叛君”,所指即是此事。《三国志蜀志马超传》注引《典略》说:“正旦,种上寿于(马)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尽管后来马超对此感到悲痛,以至“捶胸吐血”,但为什么最初不顾“阖门百口”的安危,贸然起兵?这正反映了马超“勇而不仁”、“强而无义”的个人性格。

    马超失败,被逐出凉州之后,即赴汉中依附张鲁。《三国志蜀志马超传》注引《典略》说:"(马超)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说明对马超的来投,张鲁是重视的,并拟将女嫁与。“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马超遭到张鲁手下的攻击,并暗示,如果重用马超,汉中将被取代,张鲁终于接受谏阻,不予重用。《典略》又说:"(马超)后数从张鲁求兵,欲北取凉州,鲁遣往、无利。”马超企图得到张鲁助力,进攻凉州,恢复对凉州的统治,这是十分明显的,用不着多说。《典略》又说:“初(马)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曹cao)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这条记载看似简单,但值得讨论。首先,马超从汉中入蜀,其庶妻及子仍留当地,如果张鲁痛恨马超背叛,这时完全可以将董氏和马秋处死,为什么必须等待为曹cao所获,“以秋付鲁”,这才将马秋“自手杀之”?其次,将马秋处死,本来很简单,一名士兵即可以办到,为什么张鲁“自手杀之”,有必要亲自动手?关于第一个问题,《三国志魏志庞德传》说:"(庞德)后复随(马)超奔汉中,从张鲁。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说明马超逃离汉中之际,其部分军队未能随行,庞德即是如此,另外一部分则由马超亲率入蜀。据《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庞德之兄后来即留在蜀中,说明庞氏兄弟二人分别留驻汉中或随军入蜀,这绝不是他们的个人行动,而是当时情势紧迫不得不如此,董氏和马秋之留也同样如此。直到张鲁投降、曹cao进入汉中之后,庞德所在的这支马超军队同时归附,董氏和马秋这才落入曹cao之手。至于第二个问题,曹cao将董氏赐与劝说张鲁投降有功的阎圃(或董氏其人有异色,为阎圃所乞请),马秋则交付张鲁。为什么曹cao有必要如此,这只能是出于张鲁的请求,从所谓“自手杀之”来看,也只能是张鲁对马超充满着刻骨仇恨,不能报于其父而报于其子。为什么?这只有一个可能,即马超企图或者已经进行阴谋消灭张鲁,夺取汉中,马超之仓皇出逃,正是这个阴谋暴露的表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