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4、5、6 (第4/5页)
音讯,我几次主动写信联系都没有回音,最后他托人捎口信给我,说他爹就是我害的,他因经济原因勉强才读完了大学,让我好自为之。 啰嗦了这么多还没说到烟酒,兄弟们一定等急了吧?千万别急,事情的发生总是有背景的,如果不把这些背景说清楚,往往难以体会其中的讲究。好了,别急,不再啰嗦,且说烟酒。 吸烟在我看来,是思想者的典型特征,点上一根烟,眼光迷离地盯向远方,无论思想还是不思想都透着一股无以言表的深沉和潇洒。 我就是基于这样的观点自高中年级开始便尝试着吸烟,后来渐渐凶了起来,一天多固定在二至三包的数量上,不吸至嗓子干痒仿佛便不过瘾似的,常常不间断地有强烈的恶心刺激得自己直想呕吐,感觉往往是扯心裂肺的。 与吸烟相比,由于小时候看惯了醉酒者的不堪,喝酒曾一度在很长的时间内被我看成恶习。我是容易走极端的人,凡喝酒的事和观念都被我顽固地排斥着。 不过,也别以为是缺少场合,乡镇这地方虽小,却并不缺人们现在所称作的场合。那时候,乡镇干部凭规定数量的粮票吃住到农民家里的工作生活方式,早在我毕业大约五六年前,悄然地被村级集体统一接待所取代,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中央明令禁止村级应酬接待。 所谓接待,即是乡干部到村级开展工作又叫作“下乡”,伙食由村集体负担,用餐地点多选在村干部家里。 到我毕业那年,这种接待已经变得那样理所当然,尽管乡政府意识到了接待的愈演愈烈,再三制定标准和限额,却总是屡屡无可奈何地被破坏着,似乎这种破坏同样是那样理所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件容易触犯众怒的事儿,犯了众怒,民主测评可不是闹着玩的。 安宁人历来有好客的传统,对于这种接待,刚开始连普通的农民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无可争议的,自家来了客人尚需接待,更何况集体? 这种感情是朴素的,是对不从细微处着眼便难以辨出与普通群众差别的穿中山装的乡干部感情的延续,只不过不再把他们看成轮到谁家就会比赛似地争抢着把只有过年才能够吃到的东西拿出来招待的自己人而变成了客人,毕竟兜里有钱了,人的生活变好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直到他们感觉到自己逐年加重的负担被过多地用到了接待上,才把这种接待作为一个攻击的对象,如果不是藏有猫腻地过多过滥,即使有了中央的禁令,他们在心理上仍是可以承受的。 既然是接待,安宁人绝不随意,必有烟酒,尽管与稍豪华一点儿的场合相比,这种接待是低档次的,但绝对是他们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最高档次,对他们来说,甚至是奢侈的,只有这样才能待客。 安宁人喝酒,就象安宁人做其他任何事情都需要理由一样,也讲究理由,有理由才会真正地去喝酒。根据这些理由,大致有婚酒、丧酒、小孩百岁酒、接风酒、饯行酒、待客酒、新房酒、乔迁酒、开业酒、答谢酒、邀请酒、辞行酒、正月期间的你邀我我邀你的罗圈酒等一十三种酒是必须要喝的,其中最常见的当属待客酒,也就是安宁人接待乡干部的那一种。 6 有酒的地方必有酒文化,要研究一个地方的酒文化,最直接的莫过于去关注酒场的流行语言。安宁酒场的流行语言几乎能够渗透到喝酒的所有具体环节,譬如“有酒不喝不对,喝酒不醉不对,喝酒忘了主次更不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无酒另掂对”“人有多大胆,酒有多大量”;倒酒不叫“倒”,而叫做“满”或“填”,填酒不满得罪人不浅;满了酒,便要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常的“劝”并非一饮而尽,往往叫做“升升”或“上上”,取意“更上一层楼”,于官于商于任何阶层普遍适应,而绝不能叫做“喝”或“下下”,“喝”太土,“下下”则不吉利难免败了酒兴;对于主人的殷勤相劝,自要有所表示,常说“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干”;酒量的限制则以尽兴为原则,最流行的通常是“能喝二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重用”。 对于酒后的表现,更有一些极为形象的称呼:不能奉陪到底的逃酒者称为“虫”,酒后倒头就睡者叫做“猪”,又蹦又跳者叫做“驴”,只说不做者叫做“虎”,只做不说者叫“龙”,既不说又不做者叫做“仙”。 喝酒必要有一定的氛围,安宁人同样注重讲究喝酒的气氛,通常的做法有“划拳”、“猜宝”、“翻扑克牌”三种。这三种方式原都属于赌博的方式,被安宁人灵活地运用到喝酒上,当真对酒场气氛的调节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划拳”不需要任何道具,兴之所来,只要有人提出便可进行。提出者叫做“庄”,两个人嘴里喊着“哥俩好”“五魁首”之类代表着数字的专业术语的同时,必须去伸手指,喊的数字恰好是两人手指数之和的便算赢,输者便罚酒一杯,倘若庄家输便要罚酒三杯。如果庄家对自己的拳技有足够的自信,还可以于酒场中的所有人逐对厮杀,叫做“通关”。正因为简便易行,“划拳”在安宁最流行,即使父子也常常划几拳,只是对方若是小辈,在不经意间喊出了“哥俩好”时,父辈便常喊“亏也,亏也”不止,酒场无父子,父辈输了“亏”也要罚酒。 “猜宝”与“翻扑克牌”则都需道具,猜宝的道具简单,只要能辨出多少或长短就行,最常见的便是火柴杆或者现在饭桌上流行摆放的牙签;而翻扑克牌当然必须要有扑克牌,但在安宁几乎每家每户都不缺少这样的玩具。 这两种玩法的罚酒规则与划拳相同,同样需要庄家,但需要更多人参与才更有意思。如果选择了火柴杆,猜中的宝即是火柴杆,过程也简单,即由庄家根据人数选择数量不等的火柴握到手心任大家去猜,如果顺口说出的数字恰与庄家手中的火柴杆数目相等便算输。 翻扑克牌则更高雅一些,即是由庄家随便抽出一张,自庄家开始按扑克牌上的数字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开始绕圈数数,数到谁就由谁罚酒,这种玩法多由德高望重者主持,但输了酒也是必定要罚的。有了如此丰富的酒文化作铺垫,便不难理解我顽固的态度之所以会土崩瓦解的原因。 面对如此丰富的酒文化,我之所以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我想完全因为我是个新人,而且年轻,对于不少问题,人们都能给予最大的谅解。 现在想起来,这或许也是人们常说的“树挪死,人挪活”的根本原因吧。一个崭新的环境,尽管需要有一个你了解大家大家也同样需要了解你的过程,但毕竟为你提供了一个隐藏自己趁势按照固有风格调整自己的绝佳机会。 那时候的我,总想抓住任何一次机会,却又苦于没有机会,便总以年轻求得自己的谅解。其实,只要踏入了社会,便不能以年轻自居,许多机会往往都在以年轻自居的自我安慰中白白流失了。 所谓“年轻”,往往是不懂事的意思,而且一个单位的脏活累活似乎完全是年轻人份内的事儿。 我喜欢表现自己,从不怕脏怕累,独无法忍受甚至在身份上与我有悬殊差别的临时工那副居高临下呼来唤去的嘴脸。 到一个新单位,开始必定要小心谨慎地认真去过那个了解的过程,只要稍有差池便足以搞得满城风雨而让前途变得暗淡。仅因为我不喝酒办事容易较真,他们便以丰富的想象为我取了不少甚不雅观的外号,这让我的情绪一度陷入混乱。他们有的甚至公开恶作剧地叫我“未所长”,意即未来的所长,从那种玩世不恭的腔调中不难体味到讽刺大于真实的滋味。 难道我当真连个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