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3、4 (第3/4页)
择环境、布置宴会氛围,实际上是一个抉择的过程。正是由于抉择之后便必须接受抉择后果的现实,抉择是谨慎的,有时候甚至是痛苦的。我是一个抉择之后便不计后果并义无返顾地地去追求的人,最反感优柔寡断和抉择错误之后悔之莫及痛苦流涕,既如此,何不在抉择之时便采取审慎的态度呢?在这里,有必要就标题中所列举的将直接影响宴会效果的两项工作再啰嗦几句。 4 参与人员一般应主动邀请被邀者圈定以示尊重,但经常有被邀者实已圈定了人员却故作大度再三推辞再三说“随意”的情况发生,“随意”绝不可“太随意”,必须竭力去猜,凡事若要去猜便增加了难度,却恰恰是我们所说“宴会”的基本特点。猜得准,便足以彰显邀请者的非凡才智;猜不准,则会发生被邀者摔门而去的尴尬,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一炬。虽然这是偶尔的不是经常发生的,但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尽管被邀者多具有被动应付的娴熟技巧,却并非我们所要追求的结果,为了人员的确定而影响了宴会的质量乃至目标的实现毕竟是一件太过不值的事情。 在我们县,被邀者是必须有人作陪的,而且作陪的人越多越上档次越有益于激发宴会的气氛。当然,人数必须视具体的情况而有个必要的限制,单桌一般以8至10人为宜,太少则易冷了场,太多便容易乱不好把握,只有在实在拿捏不准的时候才能坚持“宁少无滥”的原则,但必须以优雅的宴会环境和气氛相辅助。 所说的“档次”并非指“官”位一体地高于被邀者,那样的话反而会因有损其主体地位让其颇多不自在,而且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的,这里主要是指与被邀者存有共同语言或被邀者喜欢与之交往的人物,一切都以被邀者满意为前提。 选择环境、布置氛围是组织者对宴会举行地点及气氛的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个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环境和气氛无疑有益于宴会的举行。 这种需要以耗费金钱为代价最终并不以耗费金钱的数量为标准的选择,更多体现的是组织者的能力和水平,追求的则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境界,就象女人:有的质本粗糙,天然去雕饰的妆扮却常常能让其现出动人心魄的一面;有的虽自觉艳丽,夸张的浓妆艳抹反污了她的洁质给人以污浊之感。 三是安排座次。在我们县,这可是一件能够要了命的大事。记得第一次聚会的讲述中,我曾提及与团委书记的一段恩怨,我们的恩怨便是因酒场座次而起的,尽管当时的座次还够不上我们今天所要的档次,但足以能够充分说明座次排列的至关重要性。 那时候,我刚从学校转来,团委书记因瞧不起学校中的人的阅历而瞧不起我,经常嫌我做事“太嫩太拙”,实际上就是说我不懂事,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因为我对每一件事都是小心应付的,因此自然便多了些怨恨。 一天,邻乡的团委书记来我们镇公干,说是公干不过是凑到一起撮一顿山南海北地聊一通,难道彼此交流一下便算不得公干?在乡级,团委是没有能力办接待的,接待当然只能靠党委,而且多是些随其他客人挤场子的场合。我想这多是因为当时仅限于向县团委编造一些报表因无实在经济利益而显得无足轻重的工作地位所决定,反正在我的记忆中,甚至连一次象样的团员活动也没有组织过。 偏巧那天团委书记外出,党委政府领导又忙于其他事无暇作陪,我便有幸做了主陪。做主陪的感觉当真很好,可以旁若无人地谈笑风生,随自己的意来决定酒局的进程。然而,还没等我过把瘾,原说赶不回来的团委书记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好象离了他天当真要塌了似的。他常这样说,离了他乡团委绝对发展不到今天,我实在看不出乡团委有啥明显变化。其实,离了谁,地球都同样会转。 他径直向我的座位赶过来,我立即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坐着不动,要么给他让位。给他让位无疑是让我在已做了邻乡团委书记的小学同学面前丢面子,他在我座位旁边站了足足有五分钟,我仍借着酒劲东扯西拉地不肯动身,加之同学帮腔,他只好坐到了我后来才弄明白的司机位置,脸尴尬得象猪肝一样颜色,酒也不肯多喝一点儿,酒局不欢而散。未及客人离去,他便冲我发火:难道你一个小干事不该给我让座?我甩手而去。 不少事情当真只有经历才能告诉你,有了一番经历后,我才弄明白了原本乱嚷嚷的人群何以会在进入酒场时那样安静有序,即使位置上不贴写各人名字的标签,大家心里的秤也能秤得出自己该坐的位置。 按照我们县的惯例,与房间门正对的位置便是主陪位,与主陪对坐的便是副陪;主陪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二客和主客,副陪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三客和四客;二客与三客之间和一客与四客之间的位置次之,二客与三客之间坐四个客座之外的外来人,一客与四客之间坐主副陪之外的自家人,而且两边越靠近客人的位置越高,又称之为边陪,至中间则常常是司机或闲杂人的位置。 位置不同,分工便不同:主陪是负责掏腰包的召集人,正因为花的是公款才显出了位置的重要性,他需要随客人的意而决定烟酒的进程,通常只需动口而不需动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至自己做多了主陪才明白,原来主陪并非尽是潇洒,任务是最艰巨的,必须全面把握酒场,不仅承担着酒场失控的全部责任,而且经常面临着“请客不到恼主人”的尴尬。 副陪则是全面为酒场服务的,多是一些跑腿结账的琐事,尽管显得忙乎了些,思想上却是轻松的。 边陪是最累的,只要负责添水添酒端菜的差使,别人在吃喝时,他往往正在忙乎,所以场合上多数人高谈阔论时正忙乎吃东西的一般就是边陪,当然也有机灵一些的边陪,事先到厨房吃一些,填饱了肚子专心从事边陪工作。 至于客人,主要是按照其身份或重要程度划分,只有客人不到四人时,陪客的人才能坐了二三四客人的位,但绝不可以去抢了主副陪的位。这些位往往是固定的,一般宴会都必须具备的,若要出现混坐主副陪位子的问题,必须事先征得主陪和主客两人的同意。 在客人进入宴会场之前,除了主副陪可以暂坐等待之外,其他人都没有坐的资格,必须站着静等客人的到来,客人到来时,主副陪也不能坐,必须起立或引导客人入座,只有待客人全部入座后,参陪人员才能落座,除非客人有强烈地同坐要求。这也是规矩。 第三便是“尽欢而散”的过程。“尽欢而散”实际上是以主陪为核心的参陪人员与以主客为核心的客人两个阵营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因此,它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参陪人员充分发挥全面掌控“宴会”能力争取实现目标的结果的过程,体现着参陪人员的智慧和选择。 按照我们县不成文的规矩,这个过程依着先后次序可以认为地分成五段:一是主陪敬酒,又叫开席。未开席也就是说主陪未敬酒之前,宴会是不能开始的。主陪敬酒时照例要致辞一番,所谓热烈欢迎感谢光临云云。 前些年,所谓开席还只是个仪式,主陪用的杯子通常是只有马眼大小的“马眼杯”;近些年,“马眼杯”已换成了两三杯就能盛一瓶的大杯,主陪三口一杯,虽也叫做敬三杯,实际上却已变成了三口。 主陪在宴会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尽管他需要看客人的眼色行事,有的甚至现实生活中必须听命于客人或有求于客人,但只要是主陪敬过的酒,宴会上的任何人都必须得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