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1、2 (第3/4页)
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符合实际的经营策略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我父亲坚定不移地支持,他甚至肯抽空我们家的资金去解决工厂流动资金的不足,我们家为他们厂的担保贷款更是无以计数,反正说不清什么原因,我父亲拼死在保这个厂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经济,尤其是当时那些长期管理工业的政府官员,他们的话却毫无疑问地具有权威,譬如分管副乡长便是其中一位。他坚持认为,利润下滑便是工厂滑坡的唯一标志,根本原因是工厂内部出现了问题,工厂领导班子必须坚决予以调整。尽管他的观点遭到了时已任书记的年轻的老乡长的反对,他还是坚持这样认为,而且散布了一些谣言,致使工厂内部人心惶惶,为此受到了老乡长的严厉批评。 任何人都希望把自以为正确的主张推行下去,这或许是为官的一条规律吧,无论正确与否,毕竟脸面大如天啊。老厂长退休之后,副乡长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的主张得到了新书记的认可,便理所当然地自外界引进了一位新厂长。引进人才是当时最流行的做法,任何人都无可挑剔。 新厂长上任后,完全接受了副乡长工厂就是关系的观点,精力全部用在了四处拉关系上,由于应酬接待的开支剧增,企业急剧滑坡。然而,副乡长却把新厂长的做法向全乡所有的乡办工业进行了推广。新厂长得到了副乡长的支持,自是志得意满,神态、语气、作派无一不洋溢着傲气,矛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去竞争厂长无疑是一种英雄行为,但他的英雄行为却遭到了新书记大会小会地严厉批评。新书记虽不如老书记那样雷厉风行,而且总是笑嘻嘻的,一副软绵绵的样子,却是个极有主见的人,要不然,依老书记的性格绝不会推荐他做自己的继任者。 自他接任书记后,工作确比原来细腻多了,不声不响中也办成了不少事,譬如谈笑间,许多老书记必须几上几下才能做出的决定,只要他一点头便算做出了不能更改的决定,而且能够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紧密了许多,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大家都在说新书记没有架子,好接触,平易近人,是个**的干部,连普通老百姓也这样说。这不能不说是一门艺术,大权独揽,却又让人无可挑剔。 我常常分析其中的原因,认为这是乡镇工业创办成功给人们带来自信后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社会心理,以表面上的柔气实质上的霸气取代无休止的争论,是时代的一个特点。 我父亲便不这样看,他这样评价说,语气温柔了,训斥少了,不敢再争论,主意只能听上级的。他显然还不习惯这种领导方式,因为新书记的批评并没有让我父亲止步,反而激起了他的倔劲,他非要去竞争,而且扬言宁肯花掉自己的家产,尽管他注定要失败,他是个不肯服输的主儿,,尽管他听说新厂长居然是新书记同父异母的弟弟。 现在看来,这种争论或许是我不能如愿转正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原就如此,事物之间的联系既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了方法论,也为胡乱联系创造了可能性。胡乱联系的后果是可怕的,不仅能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且往往因产生误解而造成感情上的伤害。难保新书记便不发生这样的错误联系,尽管他极力回避类似敏感的问题,但我和我父亲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结果:他最终没能当成厂长,而我则因为**********的集中从民主评议第一名的名单中被剔了出来。 尽管这里的许多细节含有不少道听途说的成分,我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便劝我父亲再找一下老乡长,我甚至以礼节性地通报结果来诱导他,但我父亲总是拿起电话又放下,最终也没有将结果告诉他,直至多少年后他才了解到了事情的结果,既惊且疑,半晌没有说一句话。 实事求是地说,我当时是带有私心的,总企图事情通过他的干预能有个逆转,尽管这个企图无疑是虚无缥缈的。但我父亲却不这样,不可逆转的结果让他默默地接受了老乡长的建议,而且把这种接受看成是两人惯常争论的妥协,最重要的是他不想给他再增添新的麻烦,我父亲认为,做朋友便应如此,更何况此时的老朋友刚摆脱了审查,正赶往省城参加副县级干部的培训。这一点儿,是我父亲费尽周折才从朋友处打听到的。 从不肯服输,是我父亲一惯的行事风格,明知竞争厂长的希望已极其渺茫,他还是再三向新书记陈述自己的工业经营理念,企图通过自己纠缠不休地说理来改变新书记的决定。 新书记不同于老书记,他认为沸沸扬扬地争论了这许多年,既已达成共识,便是沉下心来谋发展的时候了,没有再继续争论下去的必要,如果再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无疑是一种浪费,甚至可以说是犯罪。所以,他对我父亲这种无休无止喋喋不休地近乎于农家妇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唠叨不停的陈述极为不满,以致于渐生厌恶。 终于有一天,他郑重地告诉我父亲,我的同志哥,有两个问题,我必须提醒你注意:第一,工作是讲程序的,必须而且只能逐级汇报,你的汇报对象是厂长、副乡长,由他们向我汇报才是正常的;第二,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看重的必须是实效,你们厂最近的利润毕竟已经有所增长了嘛,这一点儿,咱们必须承认。关系?难道发展工业就不需要关系?说完,胸口在起伏不停。 我父亲认为,凡事只要能争论便有回旋的余地,他似乎看到了某种希望,同样郑重地说,我的书记哥,办工业可不能近视啊,我们现在毕竟不是可以安心享受的时候。 书记有些恼,质问道,难道拓展关系能够叫做享受?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这种享受没人愿去。 我父亲同样有些恼,可现在明明白白就有打着拓展关系的幌子而挥霍浪费的事实。 书记不屑与之继续争论下去,哼了一声,留下一句“看着办吧”,甩袖而去。 看着办吧,其实是最难办的,往往是气极怒极的表现。气归气,怒归怒,可书记并没有象我父亲所担心的那样撤掉他,尽管自打争执之后,我父亲已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这让我父亲不得不重新审视书记,渐渐便悟出了“处于更高层次的人因为视角的问题总要比处于更低层次的人肚量大”这样一条规律,又开始念起书记的好来。 ——书记从农村的生产队长干到今天这一步,相信必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了,抓农业,他便是一把好手,这些年乡里的农业生产确比原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抓工业虽说弱了些,却毕竟有着想干事干成事的强烈愿望,出了今天这样的状况,他必定是受了蒙骗,而绝非他的本意。 换位思考,凡是乡镇的最高领导总害怕自己被蒙骗,虽然也有偶尔的被蒙骗的希望,但被蒙骗终究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有的领导便喜欢探听一些消息以防备自己被蒙骗,却又总免不了被蒙骗,因为居于这样的位置,虽然明白对方说的是假话,本也不相信,又不便于厉言指责,只能任他去说,而且正直的人往往说的少,怀有目的的人说的才多,说的人多了便渐渐开始信了,常常会做出不合实际的判断。这是为官者的大忌,而让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