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 (第4/4页)
。 只不过再次读书已不同于上学的时候——逢读必要从头至尾不肯漏过一字的通读,而是总要挑一些关键的章节和情节去读。 最初让我感受最深的只是这些人鲜活的性格和英雄气概,这些人无疑都是英雄,似乎英雄都该有着鲜明的性格,不能不感叹作者的匠心独运,而且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与其性格十分相近的绰号,这个作者莫非是一个绰号大师? 多读了几遍之后,便觉这些绰号居然都别有用心,加了绰号,不仅更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而且更容易加深读者的记忆,莫非作者又是一个心理学家?居然深谙现代中国人的习惯。 如此想着,突觉好笑,原来并非作者能预料到现在,而是现代人传承了古代人的习惯。 譬如梁山军师吴用,绰号智多星,很容易便会让人想到智多也无用,独无法摆脱当时的背景,就象孙猴子纵有七十二般变化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难免要愤愤不平,岂非多了些宿命观点?——为什么就不能让他跳出他的手掌? 后来才发觉,果真那样的话,就没有故事了,而且似乎也与现实不符,而且原也没有必要去关注那么多——历史终究已成为历史,古代的英雄毕竟已创造了了不起的业绩,但只要他还是人,或者象孙猴子那样的神仙,便总有他的软肋,总有愚钝的时候,孙猴子不也总怕唐僧这个伪君子的紧箍咒吗?宋江这么一个别无所长的人居然能统帅这么一群豪侠,有的甚至被他实实在在地卖了还在不惜为他献出生命。 这么想着,不由便觉如此岂不暗合了现代所谓的管理学? 读书至此,已算是有了发现,难免要心潮澎湃,便急着与硕士交流。 硕士说,当真有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典籍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学者终究不同于硕士,终日里把自己闷到屋里造车,难道就会出成果?我发觉,自己终究还是重实践的,恐怕只有实践者才能有所创造,不是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吗?按照如此地逻辑推演下去,难道自己就不能写书?不觉又要狂傲自大起来。 但硕士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这并非虚幻的想象,这世上原就不存在什么不可能的事,凡是可能的都有实现的希望,因为实践是先导,理论又服务于实践,只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创造奇迹,为什么你就不能写书?他的声音是铿锵有力的,事情总说得那么有理有据。 不过,他同时也指出,实践是要总结的,而总结必须要雄厚的理论根底,否则便只能胡乱涂鸦,胡乱涂鸦反不如不做倒能省却诸多精力。这也是书虽多能够传世的却少的原因。 但他还是在鼓励我,说写书自古代开始便是读书人的理想。 天哪,我居然有了与古代读书人类似的理想!无异于痴人说梦。 梦是人类极为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由于它的离奇古怪,往往能打破人的思维定势,据说有不少的现代发明都源于梦。 梦并非虚无缥缈,也有实现的可能,而且只要有了梦想就会时时受到鼓励。所以,我从不反对做梦,梦是进取的开始。 当然,梦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就象婴儿不可能做数学家那样的梦一样,梦有可能穿越时空,但绝不可能突破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 我的梦便从重又开始读书才来的,或者可以说读书可以多做梦,尽管这些梦并非每个都要努力地去实现,但确是不可或缺的。 人的认识或许都必然地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读书的时候,虽不时地会有烦闷和躁立不安,人却还是明白的,这个明白实际上便建立在什么也不明白的基础上;及至读了书到我重又开始读书之前的程度,人反而糊涂了,待要精研细读便又回到了开头,不过这个明白往往建立在恍然大悟的基础上,其中必然会经历一个困难多多的时期,这个时期恰恰是读书最投入的时期。 直至硕士帮我圆了大学梦,我才不仅验证了这个过程,而且许多观点都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原来这些学者们并非我所想象那样总在闭门造车,他们首先是人,不可避免地要首先具备人的感情,他们的研究无疑让人少了不少疑惑,同时,他们又在巧妙地告诉大家——人是不可能不存疑惑的,关键是对待疑惑的态度,因为人类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为疑惑所困又不断地解除疑惑的群体,没有了疑惑,人类就已不复存在了,或者说人类已堕落至无法提出疑离不复存在不远的地步了。 我心里尚有些不服,难道这不是在为自己的无能辩护吗?却已是理解了硕士,他首先有个明朗的态度,所以便感觉不到迷茫,当然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支撑。 说到这里,自由从业者便欲结束自己的讲述,乡丁突然插话道,你的书写了吗?声音里尽是期待。 自由从业者没作正面回答,只说道,书读多了,慢慢地就会觉得,我们自己就是一本书,为什么就不能留在心里自己慢慢地读而非要写出来呢? 再说,写书并非易事,写我们自己也不容易,更何况人们现在关注的都是大腕明星,读他们的书可满足人的隐私探究欲,读我们的书又有什么用呢? 据说,现在出本书其实很容易,只要有钱,我们何必非要去赶这个时髦呢? 人哪,最先感动的应该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实在的,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去感动别人呢?还是先理好自己吧。 自由从业者刚一说完,教授又问道,你唠叨了这么长时间的读书,却只听你说了本《水浒传》,并且讲的不深不透,这可是我们的主题呀,你且说你到底在读什么书?最喜欢的又是什么? 我读的书多且杂,而且随心所欲,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最喜欢的当然是人物传记。 有的传记写得确实不错,不过,不是全部,我从不读王婆卖瓜的那种,里面多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 当然,更多的是可称为英雄的那种,我认为,凡英雄都足以影响一个时代,或者说至少一个时期。自由从业者不假思考地说道,因为我总能从这些传记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地方,有了类同,就不会觉得孤单,因为这些传记多是英雄的,自己居然与英雄有类似的地方,还有何憾呢? 在这里,我必须要强调一点:随着读书,我明显平静了许多,理智了许多,时时都有一股要有所作为的冲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