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 (第2/3页)
,要客观公正地认识这位久违了的老朋友,便不能只关注其作品的趣味性和休闲娱乐性,必须全面地把握:书让人痴迷,当然不单纯是书的原因,而是源于与读者的共鸣,老先生的巧妙便是创造了让读者共鸣的机会,我们不妨现在走近他。 首先,便是不能不令人感叹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民族意识和爱国心永远是一个人的首要意识,除非先生笔下的那些大jianian大恶之徒,即使这些人最终必也要屈服于这个意识之下。 老先生首先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鹿鼎记》等无一不把故事所必须的大背景定位于这个意识之上,难免要让人感到荡气回肠。这里面当然有老先生鬼斧神工的设计,但绝不可以否认由此而引起的读者意识的共鸣的存在。 关于这一点儿,老先生的设计无疑是巧妙的,既有宏观的民族之争与对立,又有微观的门户对立,而且总把二者纠缠到一起,而最终微观的门户之争必要统一于宏观的********,既符合历史的史实,又满足了现代读者通过英雄的不懈努力与牺牲终能化干戈为玉帛的强烈渴望。 记得有一位外国作家关于“最好的战争也不如最坏的和平”很容易就成为流传名言,便是这种意识最强大最有力的证明。 到了现代,战争虽已不再是主题,但并不等于说完全没有了战争的危险。这种认识无疑是普遍的,即使最普通的人,也会因为这样的担心而渴望英雄,尽管战争才是创造英雄的场所,但难道和平年代就没有英雄吗?到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英雄渴望英雄,正是因为英雄,人们才更有信心,和平也才更和平。 老先生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儿,并把战争挑起者通过英雄的牺牲最终置于失败的境地,仅这种奇思妙想就不能不让人叫绝。象《射》、《神》、《天》中的英雄虽最终没能挽住历史的进程,却终于迟缓了战争,倘若按照能否顺应历史潮流来分,他们或许算不得英雄,但老先生却让他们更多地关注毫无抵抗力的普通百姓的命运,就不能不令人叹服了。 另外,必须提及《鹿》中的韦小宝,他虽算不得英雄,却能顺应历史潮流,在忠诚与背叛的矛盾行为中帮了康熙,最终完成了除鳌拜、平三藩、统一台湾等一系列大事。把如此嬉闹荒唐的人物置于如此严肃的历史事件中去描述,待人掩卷之后,不由拍案叫绝。 2 其次,展示了一批各具特色让人顿觉痛快淋漓的英雄的成长经历。无论到什么时候,人都崇拜英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崇拜,总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英雄。 怎样才能成为英雄呢?先生笔下既有天生的精灵古怪练武奇才,又有近乎愚笨的木讷之人,也有无心武学却非要学武并成为绝顶高手之人,众多迥然相异的经历岂不正暗合了现实?而且这些英雄刚开始都被先生或置于困境或就是一个平凡的又不缺少机会的人,除了代表正义甚至性格古怪为人所不容之外,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英雄,甚至连成为英雄的条件也没有,却是奇遇连连。 这样的环境即使不经过先生这种极善夸张的高手的渲染,无疑也容易因为随了读者的心愿而抓住读者。《笑》中的令狐冲不过是一个弃儿,《射》中的郭靖则是遗腹子,而《倚》中的张无忌刚一出生就注定要前途凶险,《天》中的段誉虽出身名门却偏无心武学。 先生的目光当然不会停留在简单的罗列堆砌之上,敏感地抓住了人们的同情和因渴望成为英雄又苦无机缘而产生的遗憾与空虚,为他们安排了许多令人意料不到却又让人觉得符合客观实际而在不知不觉中认同的机遇。 机遇往往是人不能预料也不能自觉因而便不能牢固把握的东西,先生偏让这些机遇跃然纸上变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只要认真地分析这些机缘巧合的机遇,就不能不让人羡慕,当然,这些机缘也不能说成是空xue来风,主要因为英雄的别无一丝掺杂使假的性格,以此来烘托人物的性格,便更加突兀了性格。 令狐冲是一个孤儿,被声名极隆的华山掌门岳不群所收养,却并没有学得多少深奥的武功,因屡犯门规受罚居然因祸得福与风太师叔巧遇学得上乘武功。关于他的受罚,竟是因为他结交名义上的邪魔外道,不能不让人掩卷深思——何谓正何谓邪当真不能靠虚名去判定的,但他却为“正”道所不容。之后,他丝毫不“引以为戒”,被人嫁祸遭人误解而深陷困境,他却仍矢志不渝,至后来不仅用易筋经化解了吸星大法的反噬武功渐至化境,而且与魔女结百年之好。 郭靖、张无忌、段誉等更是奇遇连连,不自觉地就把读者引向了关注英雄成长经历的路子,总希望他们的武功高些再高些,已是把人物的命运于己混到了一起。这应该是先生热之所以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第三,把名利镶嵌入最容易辨出高低的武学世界,以无招胜有招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来鞭笞名利之争,让利欲熏心的角逐终难逃劫数,自是大快人心。 按照常人的逻辑,武学世界的唯一标准便是武功的高低,只要具备了超人一等的武功,就可以拥有一方乐土,不仅些小之辈不敢前来sao扰,而且尽可以行侠仗义,既扬名又博得人缘,好处多多,而一旦坠入贪欲,武功似乎便难至最高境界。 这样的逻辑不是个别的,而带有普遍性。先生的武学境界建立在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逻辑之上,便容易让人置信。在先生的武学世界里,练武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只要是块练武的料,又具备了持久的恒心,尽可以到达最高境界。这既是一条规律,又是一种人格。 偏偏追求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习武者的追求,这种慢又费功的方法自是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既包括习武者,也包括读者。 名师和武学秘籍无疑是快速提高的捷径,名师虽可以访求,但各门各派对于择徒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需要机缘,倘若机缘不到,要寻到名师不易,更何况真正的名师往往都是闲云野鹤之流难有定所,即使寻到了名师必也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如此说来,武学秘籍便是最捷便的途径了,于是必要众目睽睽,为了“独霸江湖”竟不择手段地去争夺。这么一个最普通的简单道理,往往成为老先生的开篇,譬如《笑》中的葵花宝典,《倚》中的隐藏于倚天剑屠龙刀中的秘籍等等。 巧便巧在,先生偏不随这些人愿,不仅获得这些秘籍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即使修炼也必自残,到头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譬如《笑》中的岳不群之流;而代表正义的人对此不屑一顾却偏偏机缘巧合练就了一身武功,行侠仗义,消弭祸端。 这既是一种劝诫,也是一种轮回,轮回即是天意——越是刻骨铭心地去追求,越是无法求得,而倘若机缘巧合,足可以妙手偶得。这样,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牢牢地抓住了读者,便不能不感叹老先生的匠心独运了。 其四,着力纠缠是非标准,又独辟蹊径,让人不能不掩卷深思,恍若悟出一个道理:看事物不能被假象所迷惑,出乎于情存乎于心才是真。 先生的书正因为接近自然的人才让人感到亲近,他没有故作姿态,只是按照世俗的观点逐一展开。在他的书里,他按照世俗的最平常的而又最容易让人接受的观点很自然地把武学世界里的门派分为名门正派和邪魔外道两大类。 名门正派自是公认的,除却泰山北斗级别之外,有不少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