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_(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 (第3/3页)

由老祖宗创下声名而遗留下来的,关键的是老祖宗创派时的秉性,而自己则是在极力争取维护的,因为只要具有了这样的声名在外,便有享不尽的好处,即使自己曾胡作非为,大家似乎情面还是要买的,中国人总不能不讲情面。

    邪魔外道,正与名门正派相对应,因为祖宗的原因,他们甚至甘愿自认为邪魔外道,其实,他们多是极具才华重义气的俊才。

    若认真地审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却被大家已普遍接受了的门派,以《笑》最为精彩:为了那么一本秘籍,众多的名门正派你方唱罢我登场,明争暗斗,反不如四川佬来得干脆,直接灭了姓林的门,虽说过于刻薄,也因此落了坏名声,却让人觉得反比岳不群、左冷禅之流更光明磊落。显然地,此等名门正派所做的事儿,即使邪教也不屑去做。谁是名门正派?谁是邪教?

    《倚》中的名门正派为了刀剑拼个你死我活,而所谓的邪教——明教也因此出现了分裂,却是一群反抗朝廷****的精英,由于朝廷的参与,名门正派与邪教之间终有一场火拼,却被朝廷从中渔利。若不是张无忌这个始终被认作异端的邪教教主,名门正派几欲丧失殆尽。

    等等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读者对是非标准的深思,难道具有了好的名声就一定是好人吗?现实中非定如此的事实,更容易引起共鸣。

    其五,至真至纯的爱情让人迷恋。爱情是最永恒的主题,先生的书自少不了爱情。先生笔下的爱情明显少了才子佳人的脂粉气,即使有,也不会让人明显地感受到,而总给人美女配英雄的感觉。这些爱情中,既有一见钟情的相思之苦,又有患难与共的真情,却绝不落于单纯追求性爱的俗套,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爱情多是一波三折,几经挫折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郭靖与黄蓉、令狐冲与小师妹与任盈盈、小师妹与林平之、杨过与小龙女、段誉与王语嫣等等,穿插于正义与邪恶的争斗之中,不仅不显得多余,反成为一种难得的点缀。

    单从爱情的角度去看,这些爱情除了责任和勇气之外,无一例外的便是坚贞与真纯。当然,坚贞与真纯不是靠说的,而依赖于挫折与磨难的检验,只有挫折与磨难才是爱情的试金石,经过了检验,已是至真至纯了。

    ——既有英雄,又有美女,还敢于冲破世俗和门第的偏见彼此无法舍弃的牵挂,譬如杨过与小龙女一十六年的相思之苦,郭靖为救黄蓉甘愿犯险求人,段誉对王语嫣追求不成便不活了处处为之幸福着想的追求,无一不令人荡气回肠。

    正是这种以现实为基础高于现实的爱情的美妙紧紧抓住了我,让我不由自主地去想象去企图从中寻找自己的影子,这是一种动力。

    另外,这些爱情之所以感人,多是因为先生剔除了其中的琐屑的功利,只有没有功利的东西,往往才是至真至纯的,至真至纯才最感人。这便是我的答案。

    其六,直视人性的弱点不能不让人反思。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却不可以太过,太过了就成了贪欲。对于练武者来说,至高境界的武学应该是毕生的追求。先生直视人性的弱点,在难免给人留下遗憾的同时告诉大家:人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凡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切不可存有贪欲,而人却偏偏会因此而无法控制自己对一些美好的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的占有欲让之变成贪婪。

    譬如君子剑岳不群对于葵花宝典日思夜想梦寐以求不择手段,总算到手,却成悲剧;慕容博、萧远山武功已至至高仍贪心不足,终无法阻挡武功的反噬;更有吸星大法,损人不利己,强取豪夺来的武功,终是遗害自身。

    反而是性情淡薄于名利,一身正气袭人的令狐冲、郭靖、段誉之流奇遇多多,不经意间已成为绝世高手,让人在拍手称快之余,难免要掩卷深思——好东西不是不可以追求,只是不可成了贪欲,当然人也不可能非要去家当和尚,倘若贪念得不到应有的控制,当了和尚又如何呢?不过是形式上的东西。

    这无疑是一种别样形式的劝诫,这种劝诫通过鲜明的对比说出来,尤其让人感慨,感慨之余,便不能不去羡慕成功者闲云野鹤一样不受拘束的心态。

    其实,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只不过因为对于自由的贪欲阻碍了这种追求。正因为这样,现实中象先生书中所描写的故事并不多见,而越是不多见,越因诱惑而让人不能自拔。

    这又是人的一种极为古怪的心态:除了观念,恐怕最庸俗也最现实的“付出与回报的计算”倒是人“脱困”的妙招了,当然人不可能总要计算至斤斤计较的地步,其实人也不可能不计算,回报总要与付出相适应吧。不是倡导这种做法,倒是“脱困”时不妨试之,但绝不能因此而坠入其中。

    这便是我探究的结果,或者说,是我的一点感受。

    我知道,即使读同一本书,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常常也有不同。关于这一点儿,我们不妨狂妄地猜一下,即使先生在成书的时候,这些意识或许也不是清醒的,但这些意识却必定已深植于他的观念中,就象照相,倘若没有背景,便难凭空的想象。

    感受便不同了,由于加入了人互动的因素,就会有诸多的不同,但其核心的东西却是不会变的,只不过“才子佳人只能看到yin”而已,却全在于感受主体的不同了。

    感受当然不同于直言的告白,直言的告白虽比感受更加明确,感受却正因为感觉而更加丰富和有滋味,尽管感受只能在人的心里有时候即使天才的文字也无法准确地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这便需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便是先生的书。

    无需去做太多的研究,尽管这个研究的结果无疑便是先生的书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骨架性的原因,任何书都离不了骨架或者说思想,这是一本书的前提。

    仅从这个探究结果看,先生必是一个率真的坦诚的君子。

    当然这也无法离开先生的天才,深厚的文字功底、丰富的想象和巧妙得恰如其分的夸张再加上熟练的匠心独运无疑便构成了先生的天才。天才让先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成就反过来又证明了先生的天才。

    只要凭着这些成就,先生就足以无愧于一个文学院长的职务,尽管艺术与当官有着太多的不同,但倘若没有丰富的经历和体验,譬如让一个刚会写字的小孩去构思如此巧妙的东西,实无异于痴人说梦。

    探究解除了我的疑惑,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先生。应该说,我对先生是敬重的,至少也是佩服的,他毕竟给我们创造了足以影响过我们这一代人的作品,他应该得到尊重,却对他如下的行为不敢苟同了:

    据某小报载,先生因为自己缺少学位而辞去了文学院长的职务,八十高龄去苦读学位。

    学位固然是一种证明,这种证明也是必不可少的,却为什么非要追求这种证明呢?难道现有的成就便不足以证明吗?

    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必要的背景这个客观现实,追赶时髦去拼搏固然是一种追求的勇气,但现代毕竟已是一个行动大于猜测的时代,过多的猜测实际是对生命的浪费。

    当然,猜测与探究是不同的。探究到什么时候都是必需的,探究能够让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时髦的或许是受欢迎的,但时髦的却不一定是主流的或者必定如此要流行的。

    政治家说话总是慷慨激昂充满了激情,总会让人感受到号召力,他用这样一句在他看来或许带有哲理的话结束了自己的讲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