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 (第2/3页)
仪,来而不往非礼也,邻里之间尚且如此。 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真诚的,我牢固地坚持着“决不动用现金”这条原则,我所要表达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情,决不给领导添麻烦,尽管我知道自己这么做也是违反原则的,但我自信以我坚持的数额也不会给领导带来什么麻烦。 所以,尽管领导总以家里不缺货物为由再三推辞,但推辞之后还是能够愉快地接受,而且对我的态度明显友好起来,开始能够亲热地象呼曾经让我羡慕不已的人那样喊我。 渐渐地,我就习惯了,似乎只有看望了领导才能安心,否则就会感觉缺了太多礼数。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正起着变化,就是看望领导所带的礼物越来越难掂量,因为我已不止一次地感觉到领导对我的礼物不满意,有的自以为关系铁的领导甚至干脆了当地说“不要再搞XXX东西,还是给弄点儿XXX吧”或者直接给几张单子报销了事,如此倒省了我的心,反让我倍感亲切与信任。 或许这世上不少事原该糊涂的,太明白了反而不好。我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改善显然并非完全靠这种看望来维持的,但人们却不这样认为,而且甚至连我自己也因为与领导有了这种看望而自觉关系近了许多,事实上也不尽然。但既然人们有了如此看法,必已把我看成了领导最亲近的人。 凡是领导亲近的人,话必分量重,尽管其实我了解不了多少内幕,却是只要我说出来的话人们就肯信,而且会认作最高机密。 这种事少有人去说的,偏人就具有这样的心理:越是不说他越认为你了解内幕,甚至会把你的无知当成了深厚,总是想方设法或引或逗或激地诱你说话。 对于某些人来说,或许偏好这一口儿,哪怕是领导在酒桌上不可自抑地放了一屁他也能咂摸出许多滋味来。 事实上,领导确是神秘的,其实,人都是神秘的,只不过因为领导往往能决定或者改变人的命运而让人倍加关注而已。在我没有与领导交往之前,确是其说错了一句话也算是一个秘密,尽管领导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可亲可爱的凡人。 当然,我也不会忽略这样的事实:只要稍稍透露一点儿自己与领导之间的哪怕是无伤大局的小情节,就足以太高自己的身价。毋庸置疑地,这让我养成了嘴上把关不严的习惯,尽管我从不肯公开地承认。 对我来说,碎话实际上就是嘴上把关不严,虽然通常地要把正话反说,而且偏要非说不可,事实上的显摆成了名义上的泄密,即碎嘴子,必是被讨厌的,即使分辩,恰中了招,正xiele密。 说起来大家或许不信,我非是那种对金钱有着刻骨追求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也简单,只要能温饱,唯一的念想就只剩下了让自负的才华得以充分的展示。 这是我当时最真实的思想,长期地自以为的成功让我骄傲而确觉得自己实是做官的天才,因为任谁也否定不了我是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这个事实,而且诸多的获奖证书也表明我的业绩不俗。 人同此心,或许领导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与领导之间的这种含混不清的关系一直没有突破心中的那条标准,或者说我没能成为政治家所说的那种领导的亲信,我甚至连类似这样的朋友也没有,更不可能了解太多的内幕,尽管有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大家都不这样认为。 所以,如此实况并不妨碍大家关于我与领导具有良好关系的猜测,更何况待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士试探着夸奖我与领导之间关系如何如何时我总是糊涂以对,人便具有象小猪一样偏喜欢拱土宁肯伤了嘴巴也在所不惜的怪毛病,越是糊涂待他,他却非信你不可。 人绝不可以长期糊涂,若长期糊涂就会象被烟熏醉了似地,头重脚轻,不辨南北,而且这感觉远不比熏醉了那样短暂,渐渐地就成了一锅粥了。 现在细辨起来,当初我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虽或许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但至少有一点儿可以肯定:那一段的领导与领导之间似乎还是团结的,或者之间都有大的气量或者有一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就会有难得的平静。 平静的环境对人是有益的,我那个时候是绝对平静不存任何非分之想的,典型的表现就是对于自己的工作从不挑肥拣瘦,只怕工作做不好。 或许这样的环境本就不易滋事,也或者与我的勤奋兼而有之,而让我的碎话不惹人注目或者能够轻松地获得谅解,但绝非不说碎话。典型的自我感觉良好,颇有点儿自恋的味道。 但待领导们之间发生了分歧,境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个时候日子最好过的当数一般干部和高层副职,如果不想介入其中,尽可以游哉优哉,不过,到分羹的时候自也轮不上,哪里只有只吃桃子而不摘桃子的理儿?甚至有的高层副职会被斥责为缺少政治敏锐性,既混同于一般干部不作斗争,此时亦不妨混同于他们游哉优哉做个清净闲人了。 当然参与其中者还有更惨的,一时间声名狼藉,赌上了一生的前途。这类人或者有极深的背景或已然看不到了前途才放手一搏,但共同的特色就是赌,过高代价的赌徒。 话又说远了,原本提这事的目的是说一般干部或高层副职至少在表面上还有回旋的余地,而首当其冲日子最难过的要数部门负责人了。 倒非指工作有怎样的难做,只要有一个好心情,曾被人极力渲染难办的事咱也见识过,不过要尽力,累却累不着,难做的是汇报。 偏又那一阵子县里的会多,隔三差五就要开会,而且都是至关重要的非要党委政府许可才能完成的任务。 我不妨这样讲当时的窘态:最害怕接到开会通知,应该说,从接到开会通知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考虑会后到底要向谁汇报,若是向镇长汇报吧,书记必定是要知道的,倘若他知道了以他的脾气肯定雷霆万钧,一怒之下指不定就能摘掉你原就不大的乌纱帽。这事不是没发生过,有谁还敢不战战栗硬拿热脸往冷屁股靠? 若是向书记汇报吧,镇长肯定不同意,又要一二三四地列出许多意见,意见多倒无所谓,怕就怕这些意见与书记的不一致,而且镇长是负责抓落实的首长。 县里的领导当然不会顾念镇里的情况,虽然他们只负责业务领导,但他们所压下来的任务还是必须要完成的,否则,年终考评落到了全县的后头必又会是一通责任追究了。 两难之下就不得不应付了,尽管我知道应付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但我谁也不想得罪,反过来说谁也得罪不起,只好杂耍收银员似地四处打躬作揖了。 这或许还是过多顾及工作的缘故,也曾见个别人甚至连钟也不撞年终照拿大红证书。若是那样的话,或许就不会出现咱们前面讲述中曾提及的那一段。 若论起私交,我与镇长之间的关系显然要比书记更紧密一些,不仅因为镇长来得早,而且作为分管领导的镇长无疑比书记更会笼络人心——他坚强中时常流露出因不满而产生的悲观失落的情绪,那一刻,他似乎是无助的软弱的甚至比不过一般干部的日子好过。 我当初还不具有把这种情绪的流露当成一种处世技巧的水平,人都有同情弱者之心,我因为同情所以更乐意接近他。 人在不少的情况下还是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