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红楼三四 境界和底限 五 (第2/2页)
中的一点,即,真实性,往往与所谓“完美”是有或大或小,或严重或细微的偏差的, ““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黛玉的习惯性思维,必将想到将来,就算将来能和宝玉成了,也很可能会想到成了之后的一些“可悲”的事, ““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知道宝玉明白自己心里有许多话想说,却说不出口,所以送两个大帕子过来,让黛玉在上面写上,因为总不能送大白纸过来吧,那样别人岂不一眼就能猜出,(XX注:大白纸打算把自己送给黛玉?(外人注:什么屁话!)) ““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宝玉欺晴雯不懂其意,但如果碰上个明白的或乱猜的,岂不让黛玉很是忌惧? ““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黛玉其实心中明白得很,并不是“喜好”以泪洗面者,只是内心情感丰富和纤细,所以与一般泪多者千万不可同语, ““又令我可愧。”,其实大多都是为宝玉而哭,但几乎每次事后却又都“弄明白”了,宝玉对其情感是既真又深,几乎不能再真和深了!所以这里回想说“可愧”,但如果不是宝玉送这两手帕来,却又可能又会想不到这“可愧”,而继续泪泪欲动了, ““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情感如yu望,yu望产生的情感如灰飞烟灭,而情感产生的yu望却如火山冒烟, ““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接着就是由不得火山爆发了, ““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正是火山的力量之厉害! ““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手帕之真意即在于此!却叫晴雯如何能猜得到!恐怕贾府中只有宝钗能猜出一二吧,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此即前所言“泪泪欲动”,“却为谁”,这个却贾府里几乎所有人都能猜到,恐怕焦大都能猜到,这里还写道“却为谁”,可见古时女子之矜持,令人傻乎乎地瞠目结舌!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伤悲有讲究,不是见到手帕伤悲,而是得知手帕之情意后可喜,而可喜后却又不知将来会如何,所以伤悲, ““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这里便可见手帕另一重要意思,当然给黛玉拭泪的,但并不是要黛玉落泪,而是说,黛玉,我知道你定在为我而流泪,但黛玉你不必为我而流泪,因为我心中全是你呢! ““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湘妃竹,毕竟是传说,这里虽有千竿竹,但如也能映上我黛玉的泪,让宝玉你能知道,却也不枉我如此泪下,但却一点痕迹也无,他宝玉如何能知晓呢,可见黛玉得知宝玉知道她在为他而泪下的心中的激动和感动!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情由心生,特别是深情如此萌发和爆发,心理生理都会有不小的反应的, ““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心中幸福感充溢,自我欣赏也是很自然的, ““却不知病由此萌。”,这几个字却份量极重!林黛玉显然体弱多病,需要静养,但既如此多泪,又如此情绪翻江倒海,对体内无疑是煎熬又煎熬, ““一时方上chuang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幸福感的持续时间是比较长的,尤其是这种真正而且能让黛玉翻江倒海的幸福感,所以曹雪芹说不在话下,自然就不在话下,因为,虽然“病由此萌”,但曹雪芹定也在暗暗地为黛玉的幸福感而同样幸福着。” “呼!”小戒长吁一口气! “你脸红什么?”小猴看着小戒奇道。 “脸红怎么了?”小戒瞪道,“谁看了林黛玉的这些能不脸红?!” “果然是妙人!”老沙笑道。 “你又懂什么妙人了!”小戒又瞪着老沙道。 “阿弥陀佛,”小唐双手合什,道,“菩提花开千万,不妙则不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