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三章 红楼九七 一把辛酸泪 六 (第1/3页)
““况且听是老太太和二奶奶叫,也不敢不去,连忙收拾了头。”既然有前面的“原来雪雁因这几日黛玉嫌他“小孩子家懂得什么”,便也把心冷淡了””的理由,那这里还讲这个干什么呢? ““平儿叫他换了新鲜衣服,跟着林家的去了。随后平儿又和李纨说了几句话。李纨又嘱咐平儿,打那么催着林家的叫他男人快办了来。平儿答应着出来,转了个弯子,看见林家的带着雪雁在前头走呢,赶忙叫住道:“我带了他去罢。你先告诉林大爷办林姑娘的东西去罢。奶奶那里我替回就是了。”那林家的答应着去了。这里平儿带了雪雁到了新房子里回明了,自去办事。”罗嗦的全是些废事! ““却说雪雁看见这个光景,想起他家姑娘,也未免伤心,只是在贾母凤姐跟前不敢露出。”雪雁前面着墨甚少,几乎好象就是为了八十回后这件事而准备的,而这里的文字才象是人虽小不太懂事但起码懂得人之常情的样子,也就是说,这才是雪雁!怎么能把雪雁写成所谓什么“便也把心冷淡了”!当然,蠢才们是为了借此来死前也抨击黛玉的“苛刻”的! ““因又想道:“也不知用我作什么?”正是!这是雪雁应该首先想到的,其实让谁过来让宝玉相信娶的是黛玉,当然首先考虑的是紫鹃,但是前面的文字实在写得有些“废”!比较顺畅的逻辑有大概两个重点,其一可能是平儿亲自和紫鹃暗中去说明去搀扶新娘宝钗,但是又不道明原因,但紫鹃当然听得懂,当时当然就怒火中烧,恐怕让平儿都很是难看,所以平儿只能去哄雪雁,雪雁年纪小而且经平儿一说是“贾母王夫人”的“命令”,当然也只好答应,而前文的李纨和林之孝家等的那些没水平的几乎成了“傻妇”、“恶妇”、“恶仆”的话还是改成比较恭敬比较“正常”的话为好!甚至不要怎么说话更加好!因为蠢才们写出的人物,一说出话来几乎必错!而其二便是不要把林黛玉之“死”夹杂在这中间!这太过烂戏剧化,显得很不真实,更是似乎在“群力促成”林黛玉的几乎“窝囊的无声无息的死”!请不要忘记!林黛玉才是红楼梦中绝对的女主,那些个闲人甚至烂人老来抢这么多戏干什么!傻瓜们爱看啊!(XX注:大白纸又透露出想续红楼梦的意思了(外人注:…那好吧)) ““我且瞧瞧,宝玉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这才是年纪小不太懂事的雪雁,但黛玉尤其是在病中的黛玉怎么会“嫌她怎样怎样”,黛玉甚至有这个闲心去嫌这个嫌那个吗?而且雪雁这里明显是在尽力为黛玉说话和着想,很显然,黛玉平时对她们是极好的! ““只怕是怕我们姑娘恼,假说丢了玉,装出傻子样儿来,叫那一位寒了心,他好娶宝姑娘的意思。我索性看看他,看他见了我傻不傻。难道今儿还装傻么?””如何,连雪雁都不傻,比前面写的那些神经病都要聪明得多了! ““一面想着,已溜到里间屋子门口,偷偷儿的瞧。”这是雪雁小孩子模样,而且正是借雪雁来自然“带出”宝玉,这也是曹雪芹一贯的情节风格, ““这时宝玉虽因失玉昏愦,但只听见娶了黛玉为妻,真乃是从古至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畅心满意的事了,那身子顿觉健旺起来,只不过不似从前那般灵透,所以凤姐的妙计,百发百中。”这里的文字显然不太象曹雪芹所写,但也还算有些自己的风格, ““巴不得就见黛玉,盼到今日完姻,真乐的手舞足蹈,虽有几句傻话,却与病时光景大相悬绝了。雪雁看了,又是生气,又是伤心,他那里晓得宝玉的心事,便各自走开。”这里文字似乎稍微好了些,但仍然写得有些索然无味,即仍然把宝玉写得太过幼稚和痴傻, ““这里宝玉便叫袭人快快给他装新,坐在王夫人屋里。看见凤姐尤氏忙忙碌碌,再盼不到吉时,只管问袭人道:“林meimei打园里来,为什么这么费事,还不来?””这里即比较写实, ““袭人忍着笑道:“等好时辰呢。””这里的“忍着笑”也能说得通,同时也说明此时黛玉的死活哪里在这些人眼中!更不要说心中了!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前对黛玉几乎采取任何的言行甚至措施都不是很奇怪的了! ““只听见凤姐和王夫人说道:“虽然有服,外头不用鼓乐,咱们家的规矩要拜堂的,冷清清的使不的。我传了家里学过音乐管过戏的那些女人来,吹打着热闹些。””这个“伏笔”应该很重要!一个是“拜堂”,一个是“吹打着热闹些”,所谓“循声”即可来,来干什么?正好看见拜堂!而八十回后的蠢才们却一心要让林黛玉死得比前面金钏儿和晴雯还如此“无声无息到窝囊”!曹雪芹会如此写吗?!(外人注:正是这样,虽然看起来残忍,但“死得无声无息到窝囊”在红楼梦中却绝对是一种犯罪!如果是这样,那就不要写红楼梦了!) ““王夫人点头说:“使得。””这也非常符合王夫人性格,话短而含所谓“权威”,如果不是情绪“激动”,王夫人几乎是不愿多说什么话的,可参照前八十回,便可知王夫人之“金口”, ““一时,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这里的“倒也鹇雅致”便极象曹雪芹文笔了! ““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喜娘披着红,扶着新人,幪着盖头。下首扶新人的你道是谁,原来就是雪雁。”雪雁从出场,到现在才真正被曹雪芹派上用场,这个“伏线”也是千里万里的,为什么派她上场,因为她的年龄和性格正好在此时能“派上用场”,而曹雪芹能在一开始写的时候就预料到八十回后的这个情节吗?当然也不一定,所以可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增删之力度之大!即也许雪雁是写到最后才觉得要有一个这样的人,于是乎在前面再加上,所以雪雁在前八十回才着墨极少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当然,这只能算是“小增删”而已,这里的“十载”和“五次”也是虚数,如果细算的话,自然肯定不止十载和远远不止五次的! ““宝玉看见雪雁,犹想:“因何紫鹃不来,倒是他呢?””正是如此!正是猜到了宝玉会想到这些,所以前文必有要紫鹃过来的情节,但哪里是凤姐儿和贾母,恐怕正是王夫人和凤姐!而且如此“要事”,自然凤姐儿会派其“贴身代言人”平儿过来办即可,那林之孝家的跑出来说那一堆纯属节外生枝! ““又想道:“是了,雪雁原是他南边家里带来的,紫鹃是我们家的,自然不必带来。””宝玉还有一个“弱点”,即能替别人“圆话”然后让自己相信,所以他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