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四章 红楼九十九 皆大欢喜 三 (第1/3页)
““却说宝玉虽然病好,宝钗有时高兴,翻书观看,谈论起来,宝玉所有常见的尚可记忆,若论灵机儿大不似先,连他自己也不解。”这个“连他自己也不解”显然有些莫名其妙,即自己知道自己的“灵机儿大不似先”,那还是够“机灵”的, ““宝钗明知是“通灵”失去,所以如此。”这个“明知”的“所以”也实在不怎么“明”,因为,黛玉之逝去恐怕更才是真正的更大的原因, ““倒是袭人时常说他:“你为什么把从前的灵机儿都没有了?倒是忘了旧毛病也好,怎么脾气还照旧,独道理上更糊涂了呢?””袭人会“时常”说这些?而且袭人会这么在乎宝玉的什么“灵机儿”?可见是“硬写”, ““宝玉听了,并不生气,反是嘻嘻的笑。”生什么气,宝玉就是以前也不会生气啊,还什么“嘻嘻的笑”,又在丑化和弱智化宝玉, ““有时宝玉顺性胡闹,亏宝钗劝着,略觉收敛些。”好个“胡闹”!不知是如何“胡闹”法?!难道象前面的宝玉由于身体虚弱,脚一软,倒在宝钗怀里?这叫“胡闹”吗?若论真的“胡闹”,那前八十回宝玉的那些才算是真的胡闹吧!所以这里不但再次贬低宝玉,而且要求宝玉“收敛”些,显然是对八十回之前宝玉的否定甚至是一个很大的否定,自然也同时是对宝钗“功劳”的很大的肯定,似乎在说:宝钗如果红楼梦一开始就和宝玉结亲,哪里会有这样“胡闹”的宝玉!(XX注:那还有红楼梦吗?红楼梦原来是供蠢才们否定的,好伟大的蠢才!) ““袭人倒可少费些唇舌,惟知悉心伏侍。”好嘛,宝钗加袭人,果然辅佐“明君”的“贤相忠臣”!可不过是一个宝玉一个宝钗一个袭人而已,真是滑天下之稽了!且不说袭人在之前在宝玉面前到底是不是费了“很多”口舌(XX注:恐怕在王夫人面前才费了很多的口舌吧),袭人之前费口舌的相当目的只是为了当上这姨娘只是为了“帮助”王夫人也同样是帮助自己让宝钗成为二奶奶,如今全部实现,她还会去加倍cao心?那可真也是太“贤”了吧! ““别的丫头素仰宝钗贞静和平,各人心服,无不安静。”果然如此!(XX注:但以上这些是不是可能是曹雪芹的“反话”呢?(外人注:有这样“正”的反话吗?那所有话都可以是反话了!(XX注:…也是))) ““只有宝玉到底是爱动不爱静的,时常要到园里去逛。贾母等一则怕他招受寒暑,二则恐他睹景伤情,虽黛玉之柩已寄放城外庵中,然而潇湘馆依然人亡屋在,不免勾起旧病来,所以也不使他去。”这里的逻辑却是比较顺畅和严谨的, ““况且亲戚姊妹们,为宝琴已回到薛姨妈那边去了,史湘云因史侯回京,也接了家去了,又有了出嫁的日子,所以不大常来,——只有宝玉娶亲那一日与吃喜酒这天来过两次,也只在贾母那边住下,为着宝玉已经娶过亲的人,又想自己就要出嫁的,也不肯如从前的诙谐谈笑,就是有时过来,也只和宝钗说话,见了宝玉,不过问好而已。”这里更是细节到了相当细而且准确和必要的程度,即宝玉宝钗嫁娶之后,这些变化是必须要有和交待的, ““那邢岫烟却是因迎春出嫁之后,便随着邢夫人过去。李家姊妹也另住在外,即同着李婶娘过来,亦不过到太太们和姐妹们处请安问好,即回到李纨那里略住一两天就去了。所以园内的只有李纨、探春、惜春了。”这些交待也不是非曹雪芹之人能想得如此细致和周到和合理的, ““贾母还要将李纨等挪进来,为着元妃薨后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现今天气一天热似一天,园里尚可住得,等到秋天再挪。此是后话,暂且不提。”这里的一笔虽然“尚可住得”,虽然“等到秋天再挪”,虽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但是这里特别说明“挪李纨”,而李纨如果出了大观园,也许要代凤姐做更多的事,所以,如果这里要说贾母此时内心已有让李纨“替”凤姐儿做些事甚至多做些事的心思,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也就是说,贾母自从黛玉这事以后,对凤姐儿作为“执行者”间接害死黛玉的事已经是深埋心中,就待日后另外的事一起并发,便是贾母几乎是彻底舍弃凤姐之日, ““且说贾政带了几个在京请的幕友,晓行夜宿,一日到了本省,见过上司,即到任拜印受事,便查盘各属州县米粮仓库。贾政向来作京官,只晓得郎中事务都是一景儿的事情,就是外任,原是学差,也无关于吏治上。”这里一转转到贾政做官办案的事上,看起来有些唐突,因为前八十回几乎根本没有涉及,但八十回后涉及到贾府兴衰,贾赦之坏事八十回前就已经埋下伏笔,如派贾琏去平安州,如与贾雨村合伙为了抢扇子逼死人的事,而只有贾政还没有交待,而且官场的事,前八十回着墨仍然不多,而许多的事甚至如黛玉之死都已经交待完毕,所以如此看来,贾政做京官办案的事竟是原文中就应该有而且应该比较详写的了, ““所以外省州县折收粮米、勒索乡愚这些弊端,虽也听见别人讲究,却未尝身亲其事,只有一心做好官。”这里贾政似乎与“做好官”有些冲突,但注意前面的前提是贾政做京官的“经验”,即贾政做京官时周围的官员几乎都比他大,所以他除了迎合上司而且对一些事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假一假正经外,恐怕“明哲保身”是他的为官原则,所以才有前文对甄家老爷的为人做事“太认真”的感慨,而也只要看看他得知宝玉竟然与忠顺王的宠戏有“勾搭”便吓得屁滚尿流,竟恨不得将宝玉乱棍打死,便知贾政的“好官”贾政的“正义”在京城是无论如何也“施展”不开来的,而到了“地方”之后,自己几乎算是某事的“专管”,于是,这“做好官”的冲动便如此产生了,当然,这仍然是一股难得的属于贾政之“正”很好的“冲动”,至少,贾政不是来捞钱的,而且还准备把这件事严格认真来办好,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